出自宋代胡仲弓《芭蕉花》:
綠蠟一株才吐焰,紅綃半卷漸抽花。
窗前映月人無寐,疑是銀燈透碧紗。
注釋參考
吐焰
見“ 吐焰 ”。
亦作“ 吐爓 ”。亦作“ 吐燄 ”。吐出火焰;發(fā)出光焰。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焱焱炎炎,揚光飛文;吐爓生風(fēng),欱野歕山。” 唐 王勃 《九成宮頌序》:“近陵吐焰,縟奔電於長鋒;灌莽生塵,隕飛霜於勁鏃?!?唐 盧仝 《月蝕詩》:“今夜吐燄長如虹,孔隙千道射戶外?!?元 吳師道 《次韻柳待制直院晚歸》:“庭松吐燄引凌霄,露井銀牀凍不消?!?理由 《揚眉劍出鞘》:“這一連串嫻熟細膩的劍法,伴隨著力度、幅度、深度、精度,殺那間爆發(fā)出來,如靈蛇吐焰,銀光一閃,正中對方的腹部?!?/p>
紅綃
紅綃 (hóngxiāo) 紅色薄綢 red and thin silk 半匹紅綃一丈綾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 一曲紅綃不知數(shù)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胡仲弓名句,芭蕉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微贊直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