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人改觀香火肅,雨淚膜拜爭投誠
出自宋代何耕《暇日與陳楚材游四天王寺見五髻文殊畫像于廡》:
陳侯招我古寺行,破椽老瓦煩支撐。
丹青巨壁置廡下,大士五髻彯華纓。
旁風(fēng)上雨塵土集,意象落莫無光晶。
近前諦視乃名筆,妙處不減本與瓊。
惜哉此地非所托,走卒嘈雜兒童輕。
西鄰塔廟頗雄偉,彌天老惠新主盟。
撞鐘擊鼓飯千指,分坐豈無三尺楹。
何人堪作不請友,參謀行解俱圓明。
從容試以語二士,曰此甚易非難成。
便從游戲出三昧,各借一臂相扶擎。
騰空似赴遠(yuǎn)公約,散花如入維摩城。
都人改觀香火肅,雨淚膜拜爭投誠。
主人更在好看客,永為道伴終生平。
莫言有我不須你,留取眉毛遮眼睛。
注釋參考
都人
(1).京都的人。《文選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都人士女,殊異乎五方?!?李善 注:“《毛詩》曰:‘彼都人士?!?張銑 注:“言此都士女麗美過於五方?!?唐 杜甫 《悲陳陶》詩:“都人迴面向北啼,日夜更望官軍至。” 仇兆鰲 注:“相傳太子北收兵,來取 長安 ,日夜望之?;驎r相驚曰:‘太子大軍至矣?!?康有為 《上清帝第二書》:“閲《上海新報》,天下震動,舉國廷諍,都人惶駭?!?/p>
(2). 明 代稱宮女。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家人言解》:“內(nèi)廷呼宮人曰都人?!?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二章:“他( 崇禎帝 )望望西洋自鳴鐘,看見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天的時候,便分付傳都人侍候梳洗?!?/p>
(3).《詩·小雅》篇名《都人士》的省稱。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序》:“《都人士》 周 人刺衣服無常。古者長民衣服無貳,從容有常,以齊其民,ze{1~1}民德歸壹,傷今不復(fù)見古人也。”后人每詠之以慨嘆世道之喪亂,禮制之無常。 漢 蔡邕 《逑行賦》:“無亮采以匡世兮,亦何為乎此畿?甘衡門以寧神兮,詠《都人》而思?xì)w?!?/p>
改觀
(1) [change the appearance]∶原樣子換成新面目
昔日荒山已大為改觀
這里是大自然的最單調(diào)最平板的一面,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,就完全改觀。——茅盾《風(fēng)景談》
(2) [change one's view]∶改變本來的看法、觀感
(帝)顧謂諸王曰:“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。”左右莫不改觀。——《后漢書·黃香傳》
詳細(xì)解釋(1).改變本來的看法、觀感。《后漢書·王暢傳》:“以明府上智之才,日月之曜,敷仁惠之政,則海內(nèi)改觀,實有折枝之易,而無挾山之難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 庾 風(fēng)姿神貌, 陶 一見便改觀,談宴竟日,愛重頓至?!?唐 司空圖 《華帥許國公德政碑》:“王所統(tǒng)見軍不踰六百,率先士卒,盡殪兇狂,不崇朝而收復(fù)關(guān)城,自此藩方改觀矣。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修容》:“竊怪今之所謂‘牡丹頭’、‘荷花頭’、‘鉢盂頭’,種種新式,非不窮新極異,令人改觀?!?/p>
(2).改變原來的樣子,出現(xiàn)新的面目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悲哉行》:“幽樹雖改觀,終始在初生。” 元 劉因 《登鎮(zhèn)州隆興寺閣》詩:“天光物色驚改觀,少微今在青云中?!?清 葉廷琯 《吹網(wǎng)錄·石林燕語》:“蓋此書自經(jīng)館臣纂校,已視舊刻改觀?!?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二六:“大海的浪潮涌起,會使海面改觀。”
香火
香火 (xiānghuǒ) 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燭火 joss sticks and candles burning at a temple 香火甚盛 燃點的香 burning joss stick 用香火點爆竹雨淚
謂淚如雨下。 晉 陸云 《吊陳永長書》之四:“東望貴舍,雨淚沾襟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二:“何年是歸日,雨淚下孤舟。” 元 無名氏 《凍蘇秦》第二折:“不由我哭哭啼啼,思量起雨淚沾衣?!?/p>
膜拜
膜拜 (móbài) 合掌加額,長跪而拜。表示尊敬或畏服的禮式 worship;prostrate oneself before 頂禮膜拜投誠
投誠 (tóuchéng) 軍隊或人員叛離所屬集團,歸屬對方 surrender;cross over to何耕名句,暇日與陳楚材游四天王寺見五髻文殊畫像于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