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白居易《讀《漢書》》:
禾黍與稂莠,雨來同日滋。
桃李與荊棘,霜降同夜萎。
草木既區(qū)別,榮枯那等夷。
茫茫天地意,無乃太無私。
小人與君子,用置各有宜。
奈何西漢末,忠邪并信之。
不然盡信忠,早絕邪臣窺。
不然盡信邪,早使忠臣知。
優(yōu)游兩不斷,盛業(yè)日已衰。
痛矣蕭京輩,終令陷禍機。
每讀元成紀,憤憤令人悲。
寄言為國者,不得學天時。
寄言為臣者,可以鑒于斯。
注釋參考
不然
不然 (bùrán) 不是這樣,并非如此 not so 其實不然 用在句子開頭,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No 不然,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否則,表轉折,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of else;if not;otherwise 我得早點去,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否則 (either)…or 要去就別遲到,不然,就甭去了邪臣
奸詐的官吏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是以忠臣死於非罪,而邪臣起於非功?!?漢 陸賈 《新語·輔政》:“邪臣好為詐偽,自媚飾非,而不能為公方,藏其端巧,逃其事功?!?宋 曾鞏 《<陳書目錄>序》:“惑於邪臣,溺於嬖妾,忘患縱欲,則其終之所以亡?!?清 蔣恭棐 《景州董子故里》詩:“邪臣懷妬嫉,譎計何從攄?!?/p>
白居易名句,讀《漢書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