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廖行之《題蘇瑑覺齋二首》:
不隨鑿枘辨方圓,安用蓍龜考未然。
萬物由來皆備我,寸心既盡即知天。
見幾那俟拈花手,樂道渾忘絕易編。
自得誠明千古學(xué),誰能證此具精專。
注釋參考
鑿枘
鑿枘 (záoruì) 比喻互相投合。鑿,榫眼;枘,榫頭 get along;agree 有文武之規(guī)矩,而無 周(文王) 呂(太公)之鑿枘,則功業(yè)無成?!尔}鐵論·非鞅》辨方
辨別四方?!吨芏Y·天官·序官》: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?!?鄭玄 注:“辨,別也。 鄭司農(nóng) 云:‘別四方,正君臣之位?!?晉 成公綏 《天地賦》:“辨方正土,經(jīng)界建邦。”
蓍龜
(1).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,因以指占卜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探頤索隱,鉤深致遠(yuǎn),以定天下之吉兇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龜?!薄妒酚洝敳吡袀鳌罚骸巴跽邲Q定諸疑,參以卜筮,斷以蓍龜,不易之道也。” 唐 崔涂 《友人問卜見招》詩:“何必問蓍龜,行藏自可期?!?梁啟超 《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》二:“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萬萬餘之現(xiàn)金以償?shù)刂?,使得用之以營他業(yè),固於民無所甚損,然此著之不能辦到,無待蓍龜矣。” 宋 蘇軾 《祭歐陽文忠公文》:“民有父母,國有蓍龜,斯文有傳,學(xué)者有師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五》:“巍巍 文正 ,國之蓍龜,民之父師?!?明 方孝孺 《祭太史公》之八:“惟 太史公 ,間世之英,國之蓍龜,人之典刑?!?/p>
(2).喻德高望重的人。
(3).引申為借鑒?!稌x書·王鑒傳》:“歷觀古今撥亂之主,雖圣賢,未有高拱閑居,不勞而濟(jì)者也。前鑒不遠(yuǎn),可謂蓍龜?!薄段簳だ畋雮鳌罚骸笆且?談 遷 世事而功立, 彪 固 世事而名成,此乃前鑒之軌轍,后鏡之蓍龜也?!?/p>
未然
未然 (wèirán) 還未變成現(xiàn)實(shí)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未雨綢繆,防患于未然廖行之名句,題蘇瑑覺齋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淘金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