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君之道,必須先存百姓。
出自唐代 吳兢《貞觀政要·卷一·論君道》:
摘自《貞觀政要·卷一·論君道》
解釋:作君王的道理、方法,必須先保存百姓。
原文摘要:
貞觀初,太宗謂侍臣曰:“為君之道,必須先存百姓。若損百姓以奉其身,猶割股以啖腹,腹飽而身斃。若安天下,必須先正其身,未有身正而影曲,上治而下亂者。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,皆由嗜欲以成其禍。若耽嗜滋味,玩悅聲色,所欲既多,所損亦大,既妨政事,又?jǐn)_生民。且復(fù)出一非理之言,萬姓為之解體,怨讟既作,離叛亦興。朕每思此,不敢縱逸?!敝G議大夫魏征對曰:“古者圣哲之主,皆亦近取諸身,故能遠(yuǎn)體諸物。昔楚聘詹何,問其治國之要,詹何對以修身之術(shù)。楚王又問治國何如,詹何曰:‘未聞身治而國亂者?!菹滤?,實(shí)同古義?!必懹^二年,太宗問魏征曰:“何謂為明君暗君?”征曰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《詩》云:‘先民有言,詢于芻蕘
注釋參考
必須
必須 (bìxū) 必定;一定要 must;have to 工作必須嚴(yán)格認(rèn)真 必須指出百姓
百姓 (bǎixìng) 普通人——相對于官員、干部而言 common people 并皆暴犯百姓?!妒勒f新語·自新》 百姓多聞其賢?!妒酚洝り惿媸兰摇? (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(tǒng)稱)吳兢名句,貞觀政要·卷一·論君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