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歐陽修《夜意》:
蕙炷爐薰斷,蘭膏燭艷煎。
夜風(fēng)多起籟,曉月漸虧弦。
鵲去星低漢,烏啼樹暝煙。
惟應(yīng)墻外柳,三起復(fù)三眠。
注釋參考
烏啼
指琴曲《烏夜啼引》或《烏啼引》。 唐 元稹 《聽庾及之彈<烏夜啼引>》詩:“謫官詔下吏驅(qū)遣,身作囚拘妻在遠(yuǎn)……今君為我千萬彈,《烏啼》啄啄淚瀾瀾?!眳⒁姟?烏夜啼 ”。
暝煙
亦作“ 暝煙 ”。傍晚的煙靄。 唐 戴叔倫 《過龍灣五王閣訪友不遇》詩:“野橋秋水落,江閣暝煙微。” 宋 韓元吉 《水龍吟·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》詞:“回首暝煙千里,但紛紛,落紅如淚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沉江》:“仰天讀罷《招魂》賦, 揚(yáng)子江 頭亂暝煙?!?/p>
見“ 暝煙 ”。
歐陽修名句,夜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九錘配音安卓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