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韓非及后人《韓非子·難二》:
摘自《韓非子·難二》
解釋:珍惜了茅草反而糟蹋了禾穗,對盜賊施以恩惠卻傷害了百姓。
原文摘要:
景公曰:“何故?”對曰:“刑多也。”景公造然變色曰:“寡人其暴乎!”于是損刑五?;蛟唬宏套又F踴,非其誠也,欲便辭以止多刑也。此不察治之患也。夫刑當(dāng)無多,不當(dāng)無少。無以不當(dāng)聞,而以太多說,無術(shù)之患。敗軍之誅以千百數(shù),猶且不止;即治亂之刑如恐不勝,而奸尚不盡。今晏子不察其當(dāng)否,而以太多為說,不亦妄乎?夫惜草茅者耗禾穗,惠盜賊者傷良民。今緩刑罰,行寬惠,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,此非所以為治也。二齊桓公飲酒醉,遺其冠,恥之,三日不朝。管仲曰:“此非有國之恥也,公胡其不雪之以政?”公曰:“胡其善!”因發(fā)倉囷賜貧窮,論囹圄出薄罪。外三日而民歌之曰:“公胡不復(fù)遺冠乎!”或曰:管仲雪桓公之恥天小人,而生桓公之恥于君子矣。使桓公發(fā)倉囷而賜貧窮,訟
注釋參考
草茅
亦作“ 草茆 ”。亦作“艸茅”。1.雜草?!冻o·卜居》:“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?將游大人以成名乎?” 唐 杜甫 《奉酬嚴(yán)公寄題野亭之作》詩:“枉沐旌麾出城府,草茅無徑欲教鋤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柅政》:“雖無不肖攘民之事,而視民若忘,等於草茅?!?/p>
(2).草野;民間。多與“朝廷”相對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凡自稱於君,士大夫則曰下臣,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,在野則曰草茅之臣?!薄读簳埡氩邆鳌罚骸坝⑿劢窈卧??為已富貴,為在草茅?” 宋 歐陽修 《上范司諫書》:“夫布衣韋帶之士,窮居草茅,坐誦書史,常恨不見用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朋黨論下》:“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,而后草茅有激濁揚(yáng)清之名士?!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谝换兀骸胺置魇遣蒈鈨簯颍较?細(xì)柳 規(guī)模?!?/p>
(3).在野未出仕的人;平民?!缎绿茣ゑR周傳贊》:“ 周 之遇 太宗 ,顧不異哉!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?!?章炳麟 《秦政記》:“建國之主,非起于艸茅,必拔于搢紳也?!?吳晗 《朱元璋傳》第二章三:“﹝ 劉基 ﹞以 賈誼 、 屈原 自比,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,不問采薇,自艾自嘆?!?/p>
(4).比喻鄙陋微賤。 唐 陳子昂 《為宗舍人謝贈(zèng)物表》之二:“自國之寵貴,未聞此榮。草茅孤臣,何以堪處!”
(5).比喻淺陋微賤的人。 宋 曾鞏 《與杜相公書》:“閤下以舊相之重,元老之尊,而猥自抑損,加禮於草茆之中,孤煢之際?!?宋 曾鞏 《福州謝到任表》:“草茆弱質(zhì),素依及物之仁;犬馬微誠,終冀因心之恕?!?/p>
禾穗
亦作“ 禾穟 ”。稻谷的穗子?!俄n非子·難二》:“夫惜草茅者耗禾穗,惠盜賊者傷良民?!?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昆侖山》:“第三層有禾穟,一株滿車。” 唐 顧況 《田家》詩:“帶水摘禾穗,夜搗具晨炊?!?沉從文 《三三》:“許多人家田堤的新稻,為了好的日頭同恰當(dāng)?shù)挠晁?,長出的禾穗全垂了頭?!?/p>
盜賊
盜賊 (dàozéi) 強(qiáng)盜和小偷總稱 robber;bandit;embezzler;thief 盜賊亭武起,問誰多窮民?!钌屉[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》良民
良民 (liángmín) 舊時(shí)指一般的平民(區(qū)別于賤民) common people 舊時(shí)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law-abiding people韓非及后人名句,韓非子·難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豌豆男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