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王忠文公挽詞》:
夙負敢言氣,輸忠不愛身。
劉蕡仍遇主,綺季更憂民。
治行真循吏,風稜古爭臣。
薦紳千載恨,不得究經(jīng)綸。
注釋參考
治行
(1).為政的成績。亦指為政有成績?!豆茏印ぐ擞^》:“治行為上,爵列為下,則豪桀材臣不務(wù)竭能,便辟左右不論功能。”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:“ 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聞,既新其城,又新其學,而其餘功又及於此。” 清 薛福成 《庸盦筆記·軼聞·良吏平反冤獄》:“ 胡文忠公 撫 鄂 時,嘗明保 東湖 縣令 張建基 之治行。”
(2).施政的措施?!稘h書·薛宣傳》:“吏民言令治行煩苛,適罰作使千人以上;賊取錢財數(shù)十萬,給為非法;賣買聽任富吏,賈數(shù)不可知?!?/p>
(3).整理行裝?!妒酚洝げ芟鄧兰摇罚骸?蕭何 卒。 參 聞之,告舍人趣治行:‘吾將入相。’”《漢書·鄭當時傳》:“使視決 河 ,自請治行五日。上曰:‘吾聞 鄭莊 行,千里不齎糧,治行者何也?’” 宋 秦醇 《譚意哥傳》:“后二年, 張 調(diào)官,復(fù)來見。 意 乃治行,餞之郊外?!?/p>
循吏
守法循理的官吏?!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胺罘ㄑ碇簦环ス︸婺?,百姓無稱,亦無過行。作《循吏列傳》第五十九?!?唐 張說 《奉和賜崔日知》詩:“明主徵循吏,何年下鳳凰?” 宋 孫奕 《履齋示兒編·文說·史體因革》:“傳之為體,大抵記公卿之行事, 遷 始傳《循吏》, 晉 曰《良吏》。”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袁隨園》:“平心而論,其為宰時,清勤明快,無愧循吏?!?章炳麟 《訄書·通法》:“一郡之吏,無慮千人,皆承流修職,故舉事易而循吏多?!?/p>
爭臣
爭臣 (zhēngchén) 指能直言諫君,規(guī)勸君主過失的大臣。爭,同“諍” minister who will give forth-right admonition 朝無爭臣,則不知過?!稘h書·蕭望之傳》樓鑰名句,王忠文公挽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