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真是與真非,只為因循逐物移
出自宋代陳宓《寄題真希元毋自欺齋》:
本來真是與真非,只為因循逐物移。
當面雷同還自笑,此心機動已天知。
窮通有命寧由我,邪正唯人更問誰。
委曲周防終恐拙,何如直道了無危。
注釋參考
本來
本來 (běnlái) 從一開始 from the beginning 向來,原來 originally 原先;先前 at first 理所當然 of course真是
真是 (zhēnshì) 確實;的確 indeed;certainly 真是松了一口氣為因
因為。 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為因路阻,不能得去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五:“老僧是 五臺山 僧人,為因佛殿坍損,下山來抄化修造?!?李大釗 《國情》:“稽近世政變之由來,直可謂為因賦稅之加重而起也?!?/p>
逐物
追求外物。語出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借乎 惠施 之才,駘蕩而不得,逐萬物而不反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向子期難養(yǎng)生論》:“君子識智以無恒傷生,欲以逐物害性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酒誡》:“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,不肆神以逐物。” 明 吳承恩 《贈張樂一》詩:“世人嗜好苦不常,紛紛逐物何顛狂。” 嚴復 《救亡決論》:“同時 陸 氏兄弟,已有逐物破道之譏?!?/p>
陳宓名句,寄題真希元毋自欺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精準清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