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敖陶孫《秋日雜興》:
客從湘中來,問我手中松。
當(dāng)時一雨根,翥霄作鸞龍。
子可爇我鼎,肪可澤我容。
松今已如此,而況種樹翁。
寄聲十八丈,法當(dāng)理歸筇。
注釋參考
寄聲
托人傳話。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” 晉 陶潛 《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》詩:“司田眷有秋,寄聲與我諧。”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一:“ 黨項羌 掠 回鶻 貢物, 遵誨 寄聲誚讓之, 羌 懼,即遣使謝,歸其所掠?!?清 支機生 《珠江名花小傳》卷三:“屢託人寄聲邀予,因事冗未往?!?/p>
當(dāng)理
合理?!稘h書·敘傳下》:“ 不疑 膚敏,應(yīng)變當(dāng)理;辭 霍 不婚,逡遁致仕?!?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lun{1-1}公平》:“且所言當(dāng)理,未必加於寵秩?!?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十:“此説當(dāng)理而核, 荊公 、 山谷 二公皆有辯,不及之也?!?/p>
敖陶孫名句,秋日雜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