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友夔《題三高祠》:
長橋度已盡,有亭枕江湄。
常時閉共門,為問居者誰。
范蠡其明哲,功成學鴟珍。
煙波五湖上,風月一西施。
張翰輕紱冕,歸及鱸魚時。
生前一杯足,何以身后為。
魯望棲甫里,有田常茂饑。
不應州縣辟,郁此胸中奇。
并為吳越人,名與日月垂。
相去二千載,今乃同一祠。
壁間面如生,凜然人在茲。
我本江??停堆善疱谒?。
死者不可作,來者詎可期。
手持一釣竿,浩歌熟從之。
注釋參考
常時
(1).固定的時間。 漢 王粲 《務本論》:“種有常時,耘有常節(jié),牧有常期。”
(2).平時。 唐 杜甫 《天河》詩:“常時任顯晦,秋至轉(zhuǎn)分明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一回:“常時我見你不象今兒回來的快,問你一聲兒,也沒什么生氣呢?!?/p>
(3).時常,常常。 明 高深甫 《九回腸·離思》曲:“眉尖上,常時描出愁模樣?!薄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四三回:“俺家的常時打攪這里,多蒙看顧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叭寺犚娝@些話,也就常時請他來吃杯酒?!?/p>
共門
謂權(quán)力由君臣共掌。《韓非子·有度》:“威不貸錯,制不共門。威制共則眾邪彰矣,法不信則君行危矣,刑不斷則邪不勝矣?!?/p>
楊友夔名句,題三高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