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慧遠(yuǎn)《頌古四十五首》:
眼目高低鼻孔橫,淺深輕重不多爭。
蠓虻蠆上挨肩入,鸑鷟牙根借路行。
便把長河攪酥酪,敢將粟柄作禾莖。
后山未是潛身處,出沒任佗烏兔更。
注釋參考
后山
(1).后面的山。 元 貢師泰 《題山水圖》詩:“前山后山云亂起,山腳入溪清見底?!?沉從文 《從文自傳·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》:“后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?!?/p>
(2).舊時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佩服紀(jì)略》:“平巾,以竹絲作胎,真青羅蒙之,長隨內(nèi)使小火者戴之,制如官帽,而無后山?!?/p>
(3).頭顱后部的枕骨?!夺t(yī)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·后山骨》:“后山,即頭后枕骨也。”
潛身
藏身隱居。《后漢書·袁閎傳》:“潛身十八年…… 閎 誦經(jīng)不移?!?明 馬鑾 《銅雀伎》詩:“得上高臺日已西,潛身一為故人啼?!?清 顧炎武 《贈于副將元剴》詩:“間道復(fù)西來,潛身入 吳 市。”
出沒
出沒 (chūmò) 顯現(xiàn)或隱沒 appear and disappear;haunt;dip 大鯨悠然出沒于浪濤中 船頭在浪中緩緩出沒烏兔
神話謂日中有烏,月中有兔,故以“烏兔”指日月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籠烏兔於日月,窮飛走之棲宿。” 唐 呂巖 《七言》詩之五八:“但得煙霞供歲月,任他烏兔走乾坤?!?明 高啟 《青丘子歌》:“不問龍虎苦戰(zhàn)鬭,不管烏兔忙奔傾。向水際獨(dú)坐,林中獨(dú)行。”
釋慧遠(yuǎn)名句,頌古四十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