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長太史筆,二典帝皇書
出自宋代馮京《詔修兩朝國史賜筵史院和首相吳公原韻》:
天密叢云曉,風清一雨馀。
三長太史筆,二典帝皇書。
按武知何者,沾恩匪幸歟。
吐茵平日事,何憚污公車。
注釋參考
三長
(1). 北魏 地方基層行政官吏黨長、里長、鄰長的合稱?!段簳じ咦婕o下》:“初立黨、里、鄰三長,安民戶籍。”《魏書·食貨志》:“ 魏 初不立三長,故民多蔭附?!?/p>
(2).陰陽家指年月日之首?!端鍟に囆g傳·蕭吉》:“《陰陽書》云:‘年命與歲月合德者,必有福慶。’《洪范傳》云:‘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主王者。’經(jīng)書并謂三長,應之者,延年福吉?!薄端鍟に囆g傳·蕭吉》:“而本命為九元之先,行年為三長之首,并與歲月合德。”
(1).三種長處?!杜f唐書·劉子玄傳》:“史才須有三長,世無其人,故史才少也。三長,謂才也,學也,識也?!?宋 陸游 《史院書事》詩:“皇祖圣謨高萬古,諸賢直筆擅三長。”
(2). 漢 郭篤 、 王宏 、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“長”字,合稱“三長”。 宋 馬永易 《實賓錄》卷三:“ 郭篤 字 長信 ,與從舅 扶風郡 王宏 字 長文 , 平陶 字 長材 相善,并知名,海內(nèi)號 太原 有‘三長’焉?!?/p>
史筆
(1).歷史記載的代稱。指史冊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使名掛史筆,事列朝榮,雖身分 蜀 境,首懸 吳 闕,猶生之年也?!?宋 王禹偁 《鄭善果非正人論》:“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,長為正人。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,見史筆之失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古史筆多緣飾》:“古今所謂忠臣孝子,皆未足深信,乃史筆之緣飾,欲為后代美談耳?!?/p>
(2).指修史之筆?!稌x書·文苑傳·曹毗》:“既登 東觀 染史筆,又據(jù)太學理儒功。” 明 宋濂 《吳公行狀》:“他時執(zhí)史筆者,尚有考於斯焉?!?/p>
(3).指執(zhí)史筆之人,史官。 唐 韓愈 《石君墓志銘》:“故相國 鄭公 餘慶 ,留守 東都 ,上言 洪 可付史筆?!?/p>
(4).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。 唐 岑參 《佐郡思舊游》詩:“史筆眾推直,諫書人莫窺。”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史書占畢一》:“余謂 劉 有史學,無史筆?!?孫犁 《澹定集·與友人論傳記》:“史筆和文學之筆,應該分別開?!?/p>
二典
《尚書》中《堯典》、《舜典》的合稱?!渡袝颉贰?少昊 、 顓頊 、 高辛 、 唐 、 虞 之書,謂五典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今《堯典》《舜典》,是二帝‘二典’?!薄端问贰ぬ婕o三》:“晚好讀書,嘗讀‘二典’,嘆曰:‘ 堯 、 舜 之罪四兇,止從投竄,何近代法網(wǎng)之密乎!’” 宋 陸游 《雜感》詩:“士生誦‘二典’,恍若生 唐 虞 。”
帝皇
(1).天帝?!稌x書·文苑傳·成公綏》:“帝皇坐於紫宮,輔臣列於文昌。”《隋書·天文志上》:“紫宮為帝皇之居,太微為五帝之坐?!?/p>
(2).天子,皇帝。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方今圣上,同天號于帝皇,掩四海而為家?!薄逗鬂h書·南蠻西南夷傳序》:“女聞之,以為帝皇下令,不可違信,因請行。帝不得已,乃以女配 槃瓠 ?!薄端螘の涞奂o中》:“蓋聞天生蒸民,樹之以君;帝皇寄世,實公四海?!?/p>
(3).三皇與五帝的合稱?!讹L俗通·皇霸》:“履至尊而制六合,兼帝皇而威四海?!?宋 王禹偁 《官醞》詩:“榷酤奪人利,取錢入官屋;古今事相倍,帝皇道難復?!?清 顧炎武 《詠史》詩:“ 秦政 滅六國,自謂過帝皇。豈知 漁陽 卒,狐鳴叢祠旁?!?/p>
馮京名句,詔修兩朝國史賜筵史院和首相吳公原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