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齋泉下不伏款,帝謂董賢人切齒
出自宋代開慶太學(xué)《美文文山劾董宋臣》:
撥轉(zhuǎn)天網(wǎng)回地紀,中興又自庚申始。
掃除陰類誰之功,有硬脊梁擔得起。
鯫生曾作茶嶺詩,已學(xué)希夷不愿仕。
逢人見說太平時,擔面來領(lǐng)西湖水。
幽陰何物號閻羅,污我青天莫敢指。
國人咸懼妖復(fù)來,天子自知忠可使。
履齋泉下不伏款,帝謂董賢人切齒。
未聞蔡筆頌余公,但見歐面責高子。
揚揚顏面見士夫,不知世間有羞恥。
吁嗟今世負大名,祿重忠言類如是。
一身富貴盡有馀,何況明明今在邇。
中面雖有空頭敕,其奈諸名都唯唯。
五更魁宿炳光精,吐出忠肝涕盈紙。
心懷寸鐵飛上天,愿剔剛腸開帝視。
彷徨灶碑為主驚,慷慨面生為國喜。
吾皇英斷似孝宗,覿有天誅終棄死。
當時賴有政府賢,彈淚妖狐與羸豕。
家奴猥瑣何足云,中丞舉動可惜爾。
慶歷諸公聞此詩,勿謂予禍始于此。
注釋參考
泉下
泉下 (quánxià) 黃泉之下,指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,也指陰間 hades 泉下物 ;又稱“泉世”,“泉壤”不伏
不服?!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二:“那大姓委實受冤,心里不伏,到上邊監(jiān)司處再告將下來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氨娀刈有睦锊环粫r聚眾數(shù)百人,鳴鑼罷市,鬧到縣前來?!?/p>
賢人
賢人 (xiánrén) 德才兼?zhèn)涞娜?a person of virtue 自古賢人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 明陰洞陽,賢哲罕窮其數(shù)。——《西游記》切齒
[gnash one's teeth] 上下牙齒緊緊地咬住,表示極端憤怒
切齒付心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》
摧肝切齒。——《廣東軍務(wù)記》
切齒怒斥負心郎
詳細解釋咬牙;齒相磨切。極端痛恨貌?!稇?zhàn)國策·魏策一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士,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,以言從之便,以説人主。”《史記·衛(wèi)將軍驃騎列傳論》:“自 魏其 、 武安 之厚賓客,天子常切齒?!?宋 司馬光 《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局偶書》詩:“昔遭 絳 灌 深切齒,奔走十年為下吏?!?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使罹毒者吞聲,旁觀者切齒?!?魯迅 《偽自由書·文章與題目》:“前 清 末年, 滿 人出死力以鎮(zhèn)壓革命,有‘寧贈友邦,不給家奴’的口號, 漢 人一知道,更恨得切齒?!?/p>
開慶太學(xué)名句,美文文山劾董宋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