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宓《和樞上人評詩》:
贈我古錦囊,詩卷若筍束。
吟頭久不掉,邂逅適我欲。
刺眼訝龍蛇,遠(yuǎn)意追鴻鵠。
陋語固自愧,高詞敢虛辱。
大雅久矣亡,三嘆對遺牘。
不有靖節(jié)篇,何以悅我目。
謫仙句無敵,有口不食粟。
遂令后世儒,拳拳仰高躅。
杜陵到圣處,正始頓牽復(fù)。
揮毫動風(fēng)雨,咳唾驚流俗。
其馀鬧{上圭下黽}蚓,誰屑與類族。
亡國悅鄭音,俚耳習(xí)胡曲。
勃興出韓柳,一洗陋學(xué)獨(dú)。
變化云在天,鮮妍錦來蜀。
驊騮就夷路,造父為之仆。
方揚(yáng)秋月輝,忽散春花馥。
洪鈞運(yùn)不停,常窘苦見逐。
我宋得歐蘇,妙語起山谷。
后山又角立,作者復(fù)陸續(xù)。
流派自天河,巨浪翻平陸。
和風(fēng)扇寰宇,弦誦興庠塾。
搏虎寢其皮,屠龍食其肉。
擲簡海蜃浮,舉手天漿掬。
會當(dāng)三月初,論文約吾屬。
引杯送殘紅,分坐占新綠。
笑語劇鵝雁,酬倡交金玉。
庶呈待聘珍,無以藏諸櫝。
注釋參考
謫仙
亦作“ 謫僊 ”。1.謫居世間的仙人。常用以稱譽(yù)才學(xué)優(yōu)異的人?!赌淆R書·高逸傳·杜京產(chǎn)》:“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,不知名。山中養(yǎng)鼠數(shù)十頭,呼來即來,遣去便去。言語狂易。時謂之‘謫仙’?!?唐 李白 《玉壺吟》:“世人不識 東方朔 ,大隱 金門 是謫仙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吳彩鸞所寫之書》:“ 吳彩鸞 ,世傳謫仙也?!?/p>
(2).專指 李白 。 唐 孟棨 《本事詩·高逸》:“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,舍於逆旅。 賀監(jiān) 知章 聞其名,首訪之。既奇其姿,復(fù)請所為文。出《蜀道難》以示之。讀未竟,稱嘆者數(shù)四,號為‘謫仙’。” 唐 韓愈 《石鼓歌》:“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,才薄將奈石鼓何!”一本作“ 謫仙 ”。 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后集·李太白》:“故 李謫仙 《吹笛》詩:‘ 黃鶴樓 中吹玉笛, 江城 五月《落梅花》。’”
(3).借指被謫降的官吏。 唐 劉禹錫 《寄唐州楊八歸厚》詩:“謫仙年月今應(yīng)滿,戇諫聲名眾所知?!?/p>
見“ 謫仙 ”。
無敵
無敵 (wúdí) 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 unparagoned invincible;unmatched;unconquerable 無敵將軍有口
敢言善辯?!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》:“ 孝惠帝 時, 呂太后 用事,欲王諸 呂 ,畏大臣有口者?!薄稘h書·陸賈傳》引此文, 顏師古 注曰:“有口,謂辯士?!薄赌鲜贰な捗憘鳌罚骸?脩 中直兵參軍 陳晷 甚勇有口,求為覘候,見獲,以辭烈被害?!?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職掌紀(jì)略》:“又 姜淮 者,少年有口。值 殷太史 士瞻 教書,偶不在室, 淮 戴其紗帽,束其帶,正在室中搖擺作勢, 殷 猝至, 淮 不知帶插橫解法, 殷 不懌。 淮 曰:‘師父還繫玉帶哩,此銀帶何足貴?’ 殷 笑而釋之?!?/p>
不食
(1).不吃。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:“吾嘗終日不食。”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太后怒,不食。”
(2).指不食之地。 唐 柳宗元 《連州司馬凌君權(quán)厝志》:“是州之南,有大岡不食,吾甚樂焉,子其以是葬吾。”詳“ 不食之地 ”。
陳宓名句,和樞上人評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