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應時《送別袁公四詩》:
南風一夜?jié)q痕吹,江岫排空送袞衣。
萬里直愁知己遠,百年長恨此公稀。
眼看蜀柂沙邊起,心逐吳云峽外飛。
流水高山有殊遇,此生何地不瞻依。
注釋參考
流水高山
(1).《列子·湯問》:“ 伯牙 善鼓琴, 鐘子期 善聽。 伯牙 鼓琴,志在登高山, 鐘子期 曰:‘善哉,峩峩兮若 泰山 ?!驹诹魉?, 鐘子期 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?!焙笠浴傲魉呱健敝该烂畹臉非?。 宋 辛棄疾 《謁金門·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韻》詞:“流水高山絃斷絶,怒蛙聲自咽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也不彈雅調與親聲,流水高山多不是,何似一聲聲盡説相思?!薄独溲塾^》第二二回:“不過因為我國政府諱言革命,所以他就變了這么一個謎語出來,把人猜著頑罷了。惜乎那人不悟,倒未免叫 李君 反存了個流水高山知音絶少的觀念在心里了?!?/p>
(2).借指知音、知己。 宋 王安石 《伯牙》詩:“故人舍我歸黃壤,流水高山深自知?!?清 方文 《得梅朗三兇問因寄麻孟璿沉景山》詩:“流水高山交不淺,素車白馬見何難?!?/p>
(3).即高山流水。古琴曲。 宋 羅燁 《醉翁談錄·小說引子》:“也題《流水高山》句,也賦《陽春白雪》吟?!?明 葉憲祖 《易水寒》第四折:“暫來錦瑟佳人傍,《流水高山》細評量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二三回:“君前重與翻新調,《流水高山》好?!?/p>成語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樂曲高妙。流水高山出處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鐘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?!驹诹魉?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使用例句金壚焚寶煙,瑤琴鳴素弦,無非是流水高山調,和那堆風積雪篇?!镌な诱隆吨駢]聽琴》第一折
殊遇
特別的知遇。多指帝王的恩寵、信任。 三國 蜀 諸葛亮 《前出師表》:“侍衛(wèi)之臣不懈於內,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?!?宋 蘇軾 《謝失察妖賊表》:“臣早蒙殊遇,擢領大邦?!?明 吳承恩 《元壽頌》:“ 承恩 蒙公殊遇,垂二十年?!本﹦ 抖申幤健返诰艌觯骸俺几缸用上鹊酆穸鳎菹率庥?,雖肝腦涂地不能補報?!?/p>
此生
這輩子。 唐 李商隱 《馬嵬》詩之二:“海外徒聞更九州,他生未卜此生休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斑@十年裡,我便課子讀書,成就出一個兒子來,也算不虛度此生了?!?/p>
瞻依
(1).瞻仰依恃。表示對尊長的敬意。語出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” 鄭玄 箋:“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,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祭歐陽文忠公文》:“然天下之無賢不肖,且猶為涕泣而歔欷。而況朝士大夫、平昔游從,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?!?明 張煌言 《上監(jiān)國啟》:“臣不勝惶悚瞻依之至!” 清 孫枝蔚 《贈滕縣任明府淑源》詩:“上官齊勸慰,父老最瞻依。”
(2).借指父母。 王闿運 《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》:“少依慈訓,壯失瞻依?!?/p>
(3).敬仰依戀。 宋 蘇軾 《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》:“將往宅於靈宮,永懷攀慕;愿少安於祕殿,無盡瞻依?!?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二一:“湖畔徘徊,山風吹面,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賞玩?!?/p>
(4).形容聳立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滇游日記七》:“其下深壑中,始見居廬環(huán)倚,似有樓閣瞻依之狀,不辨其為公館、為廟宇也?!?/p>
孫應時名句,送別袁公四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