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春多放逸,五月暫修行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酬夢(mèng)得以予五月長(zhǎng)齋延僧徒絕賓友見》
賓客懶逢迎,(修右下?lián)Q羽)然池館清。
檐閑空燕語(yǔ),林靜未蟬鳴。
葷血還休食,杯觴亦罷傾。
三春多放逸,五月暫修行。
香印朝煙細(xì),紗燈夕焰明。
交游諸長(zhǎng)老,師事古先生。
[竺乾,古先生也。]
禪后心彌寂,齋來體更輕。
不唯忘肉味,兼擬滅風(fēng)情。
蒙以聲聞待,難將戲論爭(zhēng)。
虛空若有佛,靈運(yùn)恐先成。
注釋參考
三春
(1).春季三個(gè)月:農(nóng)歷正月稱孟春,二月稱仲春,三月稱季春。 漢 班固 《終南山賦》:“三春之季,孟夏之初,天氣肅清,周覽八隅?!?唐 李白 《別氈帳火爐》詩(shī):“離恨屬三春,佳期在十月。” 元 宋方壺 《斗鵪鶉·踏青》套曲:“嬌滴滴三春佳景,翠巍巍一帶青山?!?劉大白 《春盡了》詩(shī):“算三春盡了,總應(yīng)該留得春痕多少。”
(2).指春季的第三個(gè)月,暮春。 唐 岑參 《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》詩(shī):“六月花新吐,三春葉已長(zhǎng)?!?清 姚鼐 《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》詩(shī):“三春紅藥熏衣上,兩度槐黃落硯前?!?/p>
(3).三個(gè)春天,即三年。 晉 陸機(jī) 《答賈謐》詩(shī):“游跨三春,情固三秋。” 唐 崔璞 《蒙恩除替將還京洛》詩(shī):“兩載求人瘼,三春受代歸?!痹ⅲ骸暗饺问w月,除替未及三年。”
放逸
(1).放縱逸樂?!兑葜軙r(shí)訓(xùn)》:“蜩不鳴,貴臣放逸。” 朱右曾 校釋:“放逸,放縱晏佚?!?清 王錫振 《<嬃砧課誦圖>序》:“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,不敢稍自放逸。”
(2).豪放不羈。《南史·張充傳》:“言論放逸,一坐盡傾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于鵠》:“有詩(shī)甚工,長(zhǎng)短間作,時(shí)出度外,縱橫放逸,而不陷于疎遠(yuǎn),且多警策?!?清 嚴(yán)有禧 《漱華隨筆·文三橋》:“意氣放逸,旁若無人?!?/p>
(3).離散;失散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忽遷化而不反兮,魂放逸以飛揚(yáng)。”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防欲》:“人有牛馬放逸不歸,必知收之?!?宋 曾鞏 《<陳書目錄>序》:“世統(tǒng)數(shù)更,史事放逸?!?明 李東陽(yáng) 《<嘉興府志>序》:“ 東漢 以降,記載日益繁,而放逸磨滅,不可勝計(jì)?!?/p>
(4).佛教謂不守佛門規(guī)矩。 唐 白居易 《東都圣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》:“大師自出家至即世……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,而身相長(zhǎng)大,面相端嚴(yán),心不放逸,口無戲論?!?/p>
修行
修行 (xiūxíng) 修養(yǎng)德行 self-cultivation 出家學(xué)佛或?qū)W道;行善積德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白居易名句,酬夢(mèng)得以予五月長(zhǎng)齋延僧徒絕賓友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