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曹彥約《游惠山觀第二泉》:
自逢陸老問君名,又見蘇公記此行。
從此卻歸廬阜去,豈無聲寄谷簾兄。
注釋參考
從此
從此 (cóngcǐ) 從那個時候起 from this time on 王大伯從此負(fù)擔(dān)更重了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thenceforward卻歸
亦作“卻歸”。退歸。多謂辭官回家。 唐 韓愈 《與大顛師書》:“至此一二日,卻歸高居,亦無不可?!?唐 趙璘 《因話錄·羽》:“ 蒙 卻歸故林,而 趙 公薨於相位。” 南唐 沉汾 《續(xù)仙傳·王可交》:“ 王渢 具以奏聞,詔稱其異。后 可交 卻歸鄉(xiāng)里,備話歷歷。”
廬阜
廬山 。 南朝 梁 劉孝綽 《酬陸長史倕》詩:“ 廬阜 擅高名,岧岧凌太清。” 唐 孟浩然 《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寄之》:“江路經(jīng) 廬阜 ,松門入 虎溪 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劉慎虛》:“﹝ 劉慎虛 ﹞后欲卜隱 廬阜 ,不果。”
無聲
無聲 (wúshēng) 沒有一點(diǎn)聲音 silent;noiseless 無聲無息谷簾
(1).指 廬山 康王谷 瀑布。其狀如簾,故名。 宋 陸游 《試茶》詩:“ 日鑄 焙香懷舊隱, 谷簾 試水憶西游。”
(2).泛指如簾狀的水流。 元 袁桷 《同子唯賦水車》詩:“橫陳歌板促紛綸,倒流 谷簾 聲齟齬?!?/p>
曹彥約名句,游惠山觀第二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