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武空慚蹇,修文敢并雄
出自唐代竇庠《東都嘉量亭獻(xiàn)留守韓仆射》:
卜筑三川上,儀刑萬井中。
度材垂后儉,選勝掩前功。
云構(gòu)中央起,煙波四面通。
乍疑游汗漫,稍似入崆峒。
廛閈高低盡,山河表里窮。
峰巒從地碧,宮觀倚天紅。
靈檻如朝蜃,飛橋狀晚虹。
曙霞晴錯落,夕靄濕蔥蘢。
庾亮樓何厄,陳蕃榻更崇。
有時閑講德,永日靜觀風(fēng)。
玉斝飛無算,金鐃奏未終。
重筵開玳瑁,上客集鹓鴻。
接武空慚蹇,修文敢并雄。
豈須登峴首,然后奉羊公。
注釋參考
接武
(1).步履相接。謂小步前進(jìn)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?!?鄭玄 注:“武,跡也。亦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楹鼓逢逢將曙天,諸生接武 杏壇 前。”
(2).步履相接。指舞步相接?!冻o·大招》:“二八接武,投詩賦只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接,連也。武,跡也。”
(3).步履相接。形容人多擁擠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是以遐覽淵博者,曠代而時有;面墻之徒,比肩而接武也?!薄段簳だ钪C傳》:“異人相趨于絳闕,鴻生接武于儒館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當(dāng)今朝號得人,國稱多士。 蓬山 之下,良直差肩;蕓閣之中,英奇接武?!薄督鹗贰ご蘖鳌罚骸爱?dāng)時冒進(jìn)之徒,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,比肩接武。”
(4).步履相接。形容親近;接近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》詩:“外庭時接武,廣陌更連鑣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與呂晦叔簡》:“自 晦叔 入都,及得共事,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,未嘗得伸悃愊,雖日夕接武,猶隔闊千里也。”
(5).步履相接。前后相接;繼承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古來辭人,異代接武,莫不參伍以相變,因革以為功?!薄缎绿茣ど瞎賰x傳》:“御史供奉赤墀下,接武夔龍,簉羽鵷鷺,豈 雍州 判佐比乎?” 馬宗霍 《書林藻鑒》:“ 唐 代書家之盛,不減于 晉 ,因由接武六朝,家傳世習(xí),自易為工。”
修文
(1).采取措施加強文治,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,提倡禮樂教化等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有不享則修文?!?韋昭 注:“文,典法也?!?唐 杜甫 《客堂》詩:“修文廟算正,獻(xiàn)可天衢直。” 明 尹耕 《秋興》詩:“不應(yīng)干羽修文日,歲歲三關(guān)有戰(zhàn)場?!眳⒁姟?修文偃武 ”。
(2).舊以“修文郎”稱陰曹掌著作之官,故以“修文”指文人之死。 唐 杜甫 《哭李常侍嶧》詩之一:“一代風(fēng)流盡,修文地下深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挽文教授詩》:“ 閩 人 翁 某一聯(lián)云:‘地下修文同父子,人間讀史各君臣?!殲榻~唱。” 清 陳珮 《哭程夫人》詩:“修文應(yīng)是才人盡,徵到 姮娥 舊侍書?!眳⒁姟?修文郎 ”。
竇庠名句,東都嘉量亭獻(xiàn)留守韓仆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