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送襄陵李令彥輔》:
公相為近親,翰林為故人。
親舊各貴顯,青袍未離身。
六十去作令,豈慕要路津。
又思漢東歸,便置漉酒巾。
深希陶淵明,澹然意已真。
食棗齒宜黃,晉俗誠自淳。
尚不顧隋珠,安肯與此鄰。
送君識君心,掃跡向世塵。
注釋參考
送君
鼓的別稱。 宋 無名氏 《致虛雜俎》:“瑟曰文鵠,笙曰采庸,鼓曰送君,鐘曰華由,磬曰洗東,皆仙樂也?!?/p>
掃跡
見“ 掃跡 ”。
亦作“掃蹟”。1.掃帚掃過的痕跡。 晉 左思 《嬌女》詩:“明朝弄梳臺,黛眉類掃跡。”
(2).掃除車輪痕跡。表示謝絕賓客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或飛柯以折輪,乍低枝而掃跡?!?/p>
(3).指絕跡。 宋 陸游 《山園雜詠》之三:“俗客年來真掃跡,清樽日暮獨(dú)忘歸?!?/p>
世塵
(1).塵世;人間。 唐 王昌齡 《題朱煉師山房》詩:“叩齒焚香出世塵,齋壇鳴磬步虛人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五回:“這般隱弊誰能測,真是天星降世塵?!?/p>
(2).指世俗之事。 唐 杜甫 《別贊上人》詩:“還為世塵嬰,頗帶顦顇色?!?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訪道仙翁》:“弟子隱志不堅(jiān),為世塵牽引,有違明訓(xùn)?!?/p>
梅堯臣名句,送襄陵李令彥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