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裹烹煎嗤左計(jì),舌端綿味認(rèn)前塵
出自宋代葛立方《次韻陳元述見寄謝茶》:
年來直欲配茶神,石鼎山泉日日親。
竹裹烹煎嗤左計(jì),舌端綿味認(rèn)前塵。
書要坐攪枯腸讀,酒所渾消玉頰春。
曾飲日邊甘露碗,沙溪難遣亂吾真。
注釋參考
烹煎
燒煮,烹飪。 宋 蘇軾 《豆粥》詩:“又不見 金谷 敲冰草木春,帳下烹煎皆美人?!?宋 李覯 《閔雨》詩:“ 咸池 煗水不敢沃, 陽侯 失色愁烹煎。”
左計(jì)
(1).與事實(shí)相背的打算。引申為失策。 宋 文天祥 《保州道中》詩:“厲階起 玉環(huán) ,左計(jì)由 石郎 ?!?續(xù)范亭 《夜宿潼關(guān)》詩:“老鳳西游悲左計(jì), 中條 北望憶前場(chǎng)?!?/p>
(2).xie{1|1}惡的計(jì)謀。 清 侯方域 《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》:“奈何陰毒左計(jì),一至于此!”
(3). 宋 代管理財(cái)政的官署名。轄京東各道。《宋史·職官志二》:“又分天下為十道……在京東曰左計(jì),京西曰右計(jì),置使二員分掌。”
舌端
(1).舌尖,舌頭?!俄n詩外傳》卷七:“君子避三端:避文士之筆端,避武士之鋒端,避辯士之舌端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辭者,舌端之文,通己於人。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詞采》:“即有時(shí)偶涉詩書,亦係耳根聽熟之語,舌端調(diào)慣之文。”
(2).舌所以言,因引申為言詞?!侗饼R書·盧文偉傳》:“ 詢祖 詞情艷發(fā),早著聲名,負(fù)其才地,肆情矜驕,京華人士,莫不畏其舌端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贈(zèng)樊著作》:“是時(shí) 游 夏 輩,不敢措舌端?!?/p>
前塵
前塵 (qiánchén) 佛教稱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為六塵,認(rèn)為當(dāng)前的境界由六塵構(gòu)成,都是虛幻的,所以稱前塵。后來指從前的或過去經(jīng)歷過的事情 the past 回首前塵葛立方名句,次韻陳元述見寄謝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R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