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司馬光《再和伯常見寄》:
誅茅宋玉寬邊人,知醉宜城幾甕春。
細雨短蓑魚向市,孤村極浦鼓迎神。
遍游七澤身忘倦,更賦千篇意轉(zhuǎn)新。
不必滄浪羨清泚,曏來纓上已無塵。
注釋參考
七澤
相傳古時 楚 有七處沼澤。后以“七澤”泛稱 楚 地諸湖泊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臣聞 楚 有七澤,嘗見其一,未覩其餘也。臣之所見,蓋特其小小者耳,名曰 云夢 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》詩:“三 湘 淪 洞庭 ,七澤藹 荊 牧?!?宋 司馬光 《再和伯常見寄》:“徧游七澤身忘倦,更賦千篇意轉(zhuǎn)新?!?明 何景明 《吳偉江山圖歌》:“去鴈遙知七澤中,落花誤認(rèn) 桃源 口?!?/p>
忘倦
謂專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卻疲倦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林四娘》:“又每與公評隲詩詞,瑕輒疵之;至好句,則曼聲嬌吟。意態(tài)風(fēng)流,使人忘倦?!?/p>
更賦
漢 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。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,按規(guī)定輪番戍邊服兵役,稱為更。不能行者,得出錢入官,雇役以代?!稘h書·昭帝紀(jì)》:“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,皆勿收。”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更有三品,有卒更,有踐更,有過更。古者正卒無常人,皆當(dāng)?shù)鼮橹?,一月一更,是謂卒更也。貧者欲得顧更錢者,次直者出錢顧之,月二千,是謂踐更也。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,亦名為更,律所謂繇戍也。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(diào)。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;又行者當(dāng)自戍三日,不可往便還,因便住,一歲一更。諸不行者,出錢三百入官,官以給戍者,是謂過更也?!薄逗鬂h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又所發(fā) 天水 三千人,亦復(fù)是歲更賦?!?李賢 注:“更,謂戍卒更相代也;賦,謂雇更之錢也?!?/p>
司馬光名句,再和伯常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百變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