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雖僅能供子職,而此術業(yè)何由精
出自宋代吳芾《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》:
君不見昔日泰山孫先生,蹭蹬窮途道未行。
讀書有志破萬卷,置錐無地可躬耕。
高堂親老仰甘旨,未免道路長營營。
睢陽客舍一再過,牢落誰人如姓名。
文正范公真好士,一見賓階喜氣形。
深知先生非乞客,金在泥沙玉在荊。
底事窮年事奔走,厄貧廢學誠可矜。
因留鄉(xiāng)校周所急,奉親為學使有成。
先生果不負公望,行益修兮經益明。
十年聲名動廊廟,天下望之如日星。
一代儒宗君試數(shù),誰不首以先生稱。
向使不遇文正公,亦將因循埋沒如腐螢。
吁嗟此風寂寞久,豈是畝畝無如先生之才能。
世人俗眼棄貧賤,胸中壯氣空崢嶸。
吾家叔父特達士,汪汪偉量如滄溟。
比隣有蔣生,所志在窮經。
迫于饑寒故,無以贍親庭。
不問師道己未足,聚訓青衿已十齡。
銳志日已喪,塵事日已嬰。
顧雖僅能供子職,而此術業(yè)何由精。
吾叔念之為慨然,一見自待如父兄。
恐子坐窮竟廢棄,亟使就學趨準繩。
況有括蒼胡夫子,傳道吾里作世程。
執(zhí)經座下子無忽,子之所須吾其應。
傾囷倒廩略無靳,闊視世俗親疏情。
我聞此事猶嘆息,俗士聞之應駭驚。
近來世道太澆薄,骨肉猶作錙銖爭。
故雖有子尚不教,但欲黃金自滿籯。
安能推其余,以及異姓忘愛憎。
偉哉吾叔賢,遠繼文正公之英聲。
蔣生其勉之,無使后人獨羨孫先生。
注釋參考
子職
兒子對父母應盡的職責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我竭力耕田,共為子職而已矣。” 宋 曾鞏 《代皇太子延安郡王謝皇后箋》:“敢不盡子職之微勞,無忘砥礪;答母儀之大賜,庶補毫分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幾言諫父》:“曾觀典籍,未聞婦道而不拜舅姑;試論綱常,豈有子職而不事父母?!?清 劉大櫆 《裘宜人墓志銘》:“宜人以婦供子職,色養(yǎng)維謹。太宜人之沒,呼之曰:‘賢婦,愿爾娶婦賢亦如爾?!?/p>
而此
如此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一》:“頃之間,候者復言 章子 以 齊 兵降 秦 , 威王 不應。而此者三?!?鮑彪 注:“而猶如?!?/p>
術業(yè)
學術技藝;學業(yè)。《晉書·束晳傳》:“鱗翼成而愈伏,術業(yè)優(yōu)而不試。” 唐 韓愈 《師說》:“聞道有先后,術業(yè)有專攻,如是而已?!?宋 曾鞏 《送鄭州邵資政》詩:“探討篇章洽,研磨術業(yè)該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醫(yī)術》:“途中遇一道士,善風鑑,相之曰:‘子當以術業(yè)富。’”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問奴,織當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吳芾名句,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