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董嗣杲《游盤塘山后廢寺》:
前生修行來,見山入骨貪。
自昔盛緇流,無處無精藍。
大風起江頭,吹我菊帽簪。
景物日自殊,登頓我所甘。
青紅夕陽光,隱約埋空嵐。
矮松冷塵屋,暗燈明破龕。
好月亦愛人,離云印寒潭。
詩壁不待題,禪偈不在談。
還須蛻浮塵,投林結(jié)莎庵。
平安火一烽,愁可寬江南。
注釋參考
平安火
唐 代每三十里置一堠,每日chu{1~1}夜舉烽火報無事,謂之“平安火”。 唐 元稹 《遣行》詩:“迎候人應少,平安火莫驚?!?唐 姚合 《窮邊詞》:“沿邊千里渾無事,唯見平安火入城?!薄顿Y治通鑒·唐肅宗至德元載》:“及暮,平安火不至,上始懼?!?胡三省 注:“《六典》:‘ 唐 鎮(zhèn)戍烽候所至,大率相去三十里?!咳誧hu{1~1}夜,放煙一炬,謂之‘平安火’。時守兵已潰,無人復舉火?!?清 錢謙益 《贈翁朔州兆吉》詩之一:“佛燈長似平安火,詩債渾如簿領(lǐng)塵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