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吳大江《搗衣》
沙塞秋應(yīng)晚,金閨恨已空。那堪裂紈素,時許出房櫳。
杵影弄寒月,砧聲調(diào)夜風(fēng)。裁縫雙淚盡,萬里寄云中。
注釋參考
寒月
(1).清冷的月亮。亦指清寒的月光。 唐 李白 《望月有懷》詩:“寒月?lián)u清波,流光入窗戶。” 元 吳澄 《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》詩:“不怕狂風(fēng)妨去鷁,偏愁寒月照棲鴉。” 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十四:“偶爾掠過林木的缺處,就突然放出晶光雪亮的寒月,寒芒直射,撲入車窗。”
(2).寒冷的月令,指冬天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物部三》:“園有餘地,不能種蔬,競拔草根醃藏,以為寒月之用?!?清 陳夢雷 《西郊雜詠》之七:“寒月富桑麻,酒酣歌相續(xù)?!?/p>
砧聲
亦作“碪聲”。搗衣聲。 唐 李頎 《送魏萬之京》詩:“關(guān)城曙色催寒近,御苑砧聲向晚多?!?金 元好問 《短日》詩:“短日碪聲急,重云雁影深?!?明 劉基 《秋日即事》詩之十三:“雁行卻向城頭過,何處砧聲隱隱聞。” 明 徐復(fù)祚 《投梭記·賽魔》:“砧聲續(xù)斷來,孤舟冷落無聊賴,人在天涯音信乖。”
吳大江名句,搗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