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目山前景老禪,長(zhǎng)安傳法舊沙門
出自宋代汪元量《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》:
天目山前景老禪,長(zhǎng)安傳法舊沙門。
十年不見身為累,萬里相逢舌尚存。
漠漠塵埃凝破衲,凄凄風(fēng)露襲歸轅。
到家定有秋光在,報(bào)答黃花滿故園。
注釋參考
天目山
山名。在 浙江 臨安縣 境內(nèi)。分東西兩支:東支名 東天目山 ,西支名 西天目山 ?!对涂たh圖志》卷二五:“ 天目山 ……有兩峯,峯頂各一池,左右相對(duì),故曰 天目 ?!倍嗥娣?、竹林,為 浙西 名勝地。最高峰為 龍王山 ,高1587米,在 西天目山 。道教謂為“三十六小洞天”之一,名“天蓋滌玄天”。見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。
前景
前景 (qiánjǐng) 將要出現(xiàn)的景象和情形 prospect;vista 斗爭(zhēng)的前景 美好的前景 景象中繪得最近并位于看畫人面前的那部分 foreground長(zhǎng)安
[Chang'an] 長(zhǎng)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(hào)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(zhǎng)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(zhǎng)安 有貧者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(zhǎng)安 游?!?/p>
傳法
(1).佛教謂師徒以佛法相傳授。 唐 顧況 《鄱陽大云寺一公房》詩:“se{1-1}界聊傳法,空門不用情?!薄段鍩魰?huì)元·西天祖師·彌遮迦尊者》:“六祖 彌遮迦尊者 ,中 印度 人也,既傳法,已游化至 北天竺國(guó) ?!薄端问贰ね醢彩瘋鳌罚骸岸耸仄涑赡?,不少失,時(shí)號(hào) 絳 為‘傳法沙門’, 惠卿 為‘護(hù)法善神’?!?/p>
(2).泛指以學(xué)問、方法相傳授。 唐 張籍 《隱者》詩:“問年長(zhǎng)不定,傳法又非真。”
沙門
沙門 (shāmén) 梵語的音譯。出家的佛教徒的總稱。也指佛門 Sramana;buddhist monk 老孫一向秉教沙門。——《西游記》汪元量名句,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