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焉。
出自先秦 墨子《墨子·02章 修身》:
摘自《墨子·02章 修身》
解釋:士人雖說要有學問,但是,能把學問用于實踐才是最重要的,是根本所在。
原文摘要:
君子戰(zhàn)雖有陳,而勇為本焉;喪雖有禮,而哀為本焉;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焉。是故置本不安者,無務豐末;近者不親,無務求遠;親戚不附,無務外交;事無終始,無務多業(yè);舉物而暗,無務博聞。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,必察邇來遠,君子察邇,修身也。修身,見毀而反之身者也,此以怨省而行修矣。譖慝之言,無入之耳;批捍之聲,無出之口;殺傷人之孩,無存之心,雖有詆訐之民,無所依矣。是故君子力事日強,愿欲日逾,設(shè)壯日盛。君子之道也:貧則見廉,富則見義,生則見愛,死則見哀;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。藏于心者,無以竭愛,動于身者,無以竭恭,出于口者,無以竭馴。暢之四支,接之肌膚,華發(fā)隳顛,而猶弗舍者,其唯圣人乎!志不強者智不達;言不信者行不果。據(jù)財不
注釋參考
行為
行為 (xíngwéi) 行偽。謂舉止行動;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(xiàn)出來的外表活動 action;behavior;conduct墨子名句,墨子·02章 修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