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徐寶之《鶯啼序》:
荼一番過雨,灑殘花似雪。
向清曉、步入東風,細拾苔砌馀靨。
有數(shù)片、飛沾翠柳,縈回半著雙歸蝶。
悄無人、共立幽禽,昵昵能說。
因念年華,最苦易失,對春愁暗結(jié)。
嘆自古、曾有佳人,長門深閉修潔。
寄么弦、千言萬語,悶滿眼、欲彈難徹。
靠珠櫳,風雨微收,落花時節(jié)。
春工漸老,綠草連天,別浦共一色。
但暮靄、朝煙無際,盡日目極,江南江北,杜鵑叫裂。
此時此意,?;犄鲼?,渭城客舍青青樹,問何人、把酒來看別。
思量怎向,遲回獨掩青扉,夕陽猶照南陌。
春應(yīng)記得,舊日疏狂,等受今磨折。
便永謝、五湖煙艇,只有吟詩,曲塢煎茶,小窗眠月。
春還自省,把融和事,長留芳晝?nèi)碎g世,與羈臣、恨妾銷離惻。
自題蕙葉回春,坐聽蓬壺,漏聲細咽。
注釋參考
回春
回春 (huíchūn) 冬去春來,草木重生 return of spring 檻內(nèi)群芳芽未吐,早已回春。——蘇軾《浪淘沙·探春》 比喻醫(yī)術(shù)高明或藥物靈驗,能把重病治好 bring back to life rejuvenate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準面的地形或景觀重新發(fā)育幼年地貌 河流重新發(fā)生侵蝕作用 壯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蓬壺
即 蓬萊 。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。形如壺器?!?唐 沉亞之 《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》詩:“曾在 蓬壺 伴眾仙,文章枝葉五云邊。” 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微行》:“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,再來受 蓬壺 約?!?/p>
漏聲
銅壺滴漏之聲。 唐 杜甫 《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》:“五夜漏聲催曉箭,九重春色醉仙桃。” 宋 蘇軾 《寒食夜》詩:“漏聲透入碧窗紗,人靜鞦韆影半斜?!?清 譚嗣同 《和仙槎除夕感懷》之四:“有約聞鷄同起舞,燈前轉(zhuǎn)恨漏聲遲。”
徐寶之名句,鶯啼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無盡夢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