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惜日》:
白日照四方,當(dāng)在中天留。
春風(fēng)地上行,當(dāng)與時周游。
和氣所披拂,槁乾卻濕柔。
愛{1-1}欲傳萬物,勢難停一州。
棲棲孔子者,惜日此之由。
不能使此邦,利澤施諸侯。
豈若駕以行,使我遇者稠。
當(dāng)時三千人,齊宋楚陳周。
小者傳吾粗,大能傳奧幽。
道散學(xué)以圣,眾源乃常流。
吾初如匏瓜,彼亦孰知丘。
唯士欲自達,窮通非外求。
豈必相天子,乃能經(jīng)九疇。
行雖恥強勉,閉戶非良謀。
注釋參考
豈必
猶何必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。 清 顧樵 《秋夜柬顧茂倫》詩:“哀樂境所遇,豈必 雍門 琴!” 清 魏源 《游山吟》之六:“倚天拔地自雄放,豈必面目同員方!”
相天
助成自然之道。《莊子·達生》:“精形不虧,是謂能移;精而又精,反以相天?!?郭象 注:“還輔其自然也?!?成玄英 疏:“相,助也……是以返本還元,輔於自然之道也。”
九疇
(1).疇,類。指傳說中天帝賜給 禹 治理天下的九類da{1*1}法,即《洛書》。《書·洪范》:“天乃錫 禹 洪范九疇,彝倫攸敍。初一曰五行,次二曰敬用五事,次三曰農(nóng)用八政,次四曰協(xié)用五紀(jì),次五曰建用皇極,次六曰乂用三德,次七曰明用稽疑,次八曰念用庶徵,次九曰嚮用五福、威用六極?!?孔 傳:“天與 禹 , 洛 出書,神龜負(fù)文而出,列於背,有數(shù)至于九。 禹 遂因而第之,以成九類?!?馬融 注:“從‘五行’已下至‘六極’,《洛書》文也?!?唐 張說之 《開元正歷頌》:“龜易八封,龍書九疇?!?唐 張欽敬 《洛出書》詩:“奇象八卦分,圖書九疇出?!?/p>
(2).泛指治理天下的da{1*1}法?!段簳じ唛倐鳌罚骸暗鄣啦齽t九疇敍,君德衰而彝倫斁?!?隋 王通 《中說·周公》:“安得皇極之主,與之共敍九疇哉?!?唐 王昌齡 《箜篌引》:“僕本 東山 為國憂, 明光殿 前論九疇?!?/p>
王安石名句,惜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