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戴圣《大道之行也》: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皆有所養(yǎng),男有分,女有歸。
貨惡其棄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惡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為己。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注釋參考
大道
大道 (dàdào) 寬闊的道路 brood road 正確的道理 correct reason 合于大道天下為公
原指君位不為一家私有。后為一種美好的社會政治理想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?!?孫希旦 集解:“天下為公者,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也。”《南史·宋紀(jì)上》:“夫樹君宰世,天下為公,德充帝王,樂推攸集?!?明 李贄 《答耿中丞》:“夫以率性之真,推而擴之,與天下為公,乃謂之道?!?孫中山 《對駐廣州湘軍的演說》:“提倡人民的權(quán)利,便是公天下的道理。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。天下為公,人人的權(quán)利都是很平的。”
成語解釋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,天子之位,傳賢而不傳子,后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。天下為公出處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?!笔褂美淙f古千秋業(yè),天下為公器。選賢與能
選拔任用賢能的人。與,通“ 舉 ”?!抖Y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脩睦?!?晉 潘岳 《楊荊州誄》:“夫天子建國,諸侯立家,選賢與能,政是以和?!?唐 韓愈 《除崔群戶部侍郎制》:“選賢與能,于今雖重。”亦作“ 選賢任能 ”、“ 選賢舉能 ”。《舊唐書·食貨志上》:“設(shè)官分職,選賢任能,得其人則有益於國家,非其才則貽患於黎庶,此又不可不知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讀通鑒論·漢成帝》:“以道言之,選賢任能以匡社稷者,天下之公也。” deng{1*1}小{1~1}平 《精簡機構(gòu)是一場革命》:“精簡是革命,選賢任能也是革命。” 郭沫若 《歷史人物·屈原研究三》:“他主張德政,主張選賢舉能,主張大一統(tǒng)?!?/p>成語解釋選拔任用賢能的人。與,通“舉”。亦作“選賢任能”、“選賢舉能”。選賢與能出處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售修睦?!笔褂美溥x賢與能,于今雖重。★唐韓愈《除崔群戶部侍郎制》
講信修睦
講究信用,睦鄰修好?!抖Y記·禮運》:“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?!?孔穎達 疏:“講,談?wù)h也;信,不欺也。脩,習(xí);睦,親也。世淳無欺,談?wù)h輒有信也……又凡所行習(xí),皆親睦也?!?宋 樓鑰 《簽樞密院事謚節(jié)愍王公神道碑》:“公曰:‘奉命三至,專以講信修睦。諸將徒見往返猶豫,各欲乘時求尺寸之功,若和議一定,朝廷明降約束,豈敢復(fù)爾?’”《元史·外夷傳一·日本》:“朕惟自古小國之君,境土相接,尚務(wù)講信修睦。” 清 馮景 《藺相如論》:“惜乎 相如 有叱 秦 之勇,讓 頗 之智,其於講信修睦,綢繆思患之道未之講也。”
成語解釋修:建立;睦:和睦。人與人之間,國與國之間,講究信用,謀求和睦。講信修睦出處《禮記·禮運》:“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”使用例句我國民務(wù)擴新知,多盡義務(wù),對于內(nèi)則父詔兄勉,對于外則講信修睦。戴圣名句,大道之行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