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史彌寧《東湖泛舟》:
扁舟去穩(wěn)似乘槎,瞥眼輕鷗掠浪花。
絕愛陶公山盡處,淡煙斜日幾漁家。
注釋參考
扁舟
扁舟 (piānzhōu) 小船 small boat;skiff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?!啤?李白《還山留別金門知己》乘槎
亦作“ 乘楂 ”。乘坐竹、木筏。傳說天河與海通,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,不失期,遂立飛閣于查上,乘槎浮海而至天河,遇織女、牽牛。此人問此是何處,答曰:“君還至 蜀 郡訪 嚴(yán)君平 則知之。”后至 蜀 , 君平 曰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?!闭谴巳说教旌訒r(shí)。見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十?!端囄念惥邸肪戆艘安椤弊鳌伴?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(shí)記》也載有類似的傳說: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,乘槎經(jīng)月,到一城市,見有一女在室內(nèi)織布,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,后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(jī)石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序》:“況復(fù)舟楫路窮,星漢非乘槎可上;風(fēng)飇道阻, 蓬萊 無可到之期?!?宋 蘇軾 《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》:“豈知乘槎天女側(cè),獨(dú)倚云機(jī)看織紗。” 清 孔尚任 《岸桴記》:“予乘槎三年,江淮湖海,住若里巷。”后用以比喻奉使。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詩之一:“乘槎斷消息,無處覓 張騫 ?!?清 汪懋麟 《得舟次二只琉球使還消息》詩之一:“聞道乘槎客,安流實(shí)快哉?!?清 黃遵憲 《遠(yuǎn)歸》詩:“且圖傍岸牽舟住,競(jìng)説乘槎犯斗還?!眳⒁姟?星槎 ”、“ 浮槎 ”。
瞥眼
瞥眼 (piēyǎn) 轉(zhuǎn)眼,極言時(shí)間之短;忽然,迅速地 cast in an instant浪花
(1) [spray;spindrift]∶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
(2) [specific episode of sb.'s life;specific phenomenon]∶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現(xiàn)象
(3) [expense freely]∶隨意亂花
詳細(xì)解釋(1).亦作“ 浪華 ”。波浪互相沖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(diǎn)和泡沫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《鴛鴦賦》:“朝浮兮浪華,夜集兮江沙。” 唐 李白 《姑熟十詠·天門山》:“岸映松色寒,石分浪花碎?!?宋 陸游 《雨中獨(dú)坐》詩:“ 馬目山 頭雨腳昏, 龍津橋 下浪花翻?!?魯迅 《野草·死火》:“當(dāng)我幼小的時(shí)候,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,洪爐噴出的烈焰?!?/p>
(2).不結(jié)果實(shí)的花。也叫狂花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瓜》:“無歧而花者,皆是浪花,終無瓜矣?!?/p>
(3).任意花費(fèi)。 明 沉榜 《宛署雜記·宣諭》:“九月,説與百姓每:收割畢日,毋要浪花,守度?!?/p>
史彌寧名句,東湖泛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阿聞寵物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