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衣濡菌露,一錫飛煙空
出自唐代劉禹錫《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》:
昔事廬山遠(yuǎn),精舍虎溪東。
朝陽照瀑水,樓閣虹霓中。
騁望羨游云,振衣若秋蓬。
舊房閉松月,遠(yuǎn)思吟江風(fēng)。
古寺歷頭陀,奇峰扳祝融。
南登小桂嶺,卻望歸塞鴻。
衣裓貯文章,自言學(xué)雕蟲。
搶榆念陵厲,覆簣圖穹崇。
遠(yuǎn)郡多暇日,有詩訪禪宮。
石門聳峭絕,竹院含空濛。
幽響滴巖溜,晴芳飄野叢。
海云懸颶母,山果屬狙公。
忽憶吳興郡,白蘋正蔥蘢。
愿言挹風(fēng)采,邈若窺華嵩。
桂水夏瀾急,火山宵焰紅。
三衣濡菌露,一錫飛煙空。
勿謂翻譯徒,不為文雅雄。
古來賞音者,燋爨得孤桐。
注釋參考
三衣
梵文Tricīvara的意譯。佛教比丘穿的三種衣服。一種叫僧伽棃,即大衣或名眾聚時衣,在大眾集會或行授戒禮時穿著;一種叫郁多羅僧,即上衣,禮誦、聽講、說戒時穿著;一種叫安陀會,日常作業(yè)和安寢時穿用,即內(nèi)衣。亦泛指僧衣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唱導(dǎo)·曇光》:“ 宋 明帝 於 湘宮 設(shè)會,聞 光 唱導(dǎo),帝稱善,即敕賜三衣瓶鉢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沙門法服,惟有三衣……三衣裁製,部執(zhí)不同,或緣有寬狹,或葉有小大?!?唐 賈島 《送去華法師》詩:“秋江洗一鉢,寒日曬三衣?!?清 姚鼐 《嘉慶丁巳阻風(fēng)于繁昌三山磯》詩:“三衣藏服冔,一鉢寄餐薇?!?/p>
錫飛
飛錫。謂僧人出行。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(xù)錄四》:“爾必欲錫飛杯渡,乃為善知識耶!”參見“ 飛錫 ”。
煙空
亦作“煙空”。高空;縹緲的云天。 唐 無名氏 《日載中賦》:“禎煙空,耿霄漢,始由度而方映,忽移躔於已旰。” 唐 李白 《上之回》詩:“閣道步行月,美人愁煙空?!?唐 黃滔 《送君南浦賦》:“夜泊而猿啼霜樹,晨征而月在煙空?!?/p>
劉禹錫名句,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