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家鉉翁《圯上行》:
三代以還惟有漢,六經(jīng)之外更無書。
漢家自繼商周統(tǒng),經(jīng)術(shù)當傳孔孟余。
天生傳人元氣會,莘畝說巖乃其徒。
掃除申商斥儀衍,混合宇宙需吾儒。
便應(yīng)平躋古王佐,小卻亦稱大丈夫。
云何赤帝應(yīng)運起,乃以黃石為先驅(qū)。
太公六韜豈不善,顛秦蹶項或所需。
繄欲上嘉羲黃媲隆古,詩書禮樂不可一日無。
惜哉子房遁世早,不及遺經(jīng)細探討。
使公得與齊魯兩生游,吾知漢道同商周。
注釋參考
王佐
(1).王者的輔佐,佐君成王業(yè)的人。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髻潯罚骸?劉向 稱‘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,雖 伊 呂 亡以加, 筦 晏 之屬,伯者之佐,殆不及也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時難》:“懷其王佐之器,抱其邈世之材?!?唐 韓愈 《合江亭》詩:“維昔經(jīng)營初,邦君實王佐?!?明 徐渭 《送李子遂序》:“ 漢 之稱王佐者,人皆許之而已,而己則必知其為霸之餘習?!?/p>
(2). 清 末稱襄佐恭親王理事的部曹中書為王佐。《清朝野史大觀·史料·帝師王佐鬼使神差》:“凡部曹中書充軍機處及總理衙門章京者,以其襄佐恭邸,故曰王佐?!?/p>
小卻
亦作“ 小卻 ”。1.稍稍后退。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 異 與 禹 合兵救之, 赤眉 小卻?!薄读簳た到k傳》:“遣其子 悅 挑戰(zhàn),斬 魏 咸陽王 府司馬 徐方興 , 魏 軍小卻?!薄杜f唐書·太宗紀上》:“諸軍戰(zhàn)小卻,為賊所乘?!?宋 陸游 《題郭太尉金州至喜堂》詩:“十年宿衛(wèi)功第一,小卻臥護長 淮 邊?!?/p>
(2).稍后,過些時候。 晉 王羲之 《與人書》:“實望投老得盡田里骨肉之歡……不知小卻得遂本心不?”《宋書·武帝紀下》:“ 謝晦 數(shù)從征伐,若有同異,必此人也。小卻,可以 會稽 、 江洲 處之?!?/p>
(3).稍稍推辭。 宋 郭應(yīng)祥 《虞美人·送張監(jiān)稅》詞:“二年 瀏水 司征榷,小卻平戎略?!?/p>
見“ 小卻 ”。
大丈夫
大丈夫 (dàzhàngfu) 有志氣、有節(jié)操、有作為的男子 true man家鉉翁名句,圯上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