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王安石《化城閣》
曾宮憑風(fēng)回,兩岸聞鍾聲。
百里見(jiàn)秋毫,構(gòu)云有高營(yíng)。
化城若化出,仰攀日月行。
像視大江奔,眾山遙相迎。
大江蟠鑲根,旋流自成浪。
卻略羅翠屏,秀色各異狀。
楞伽海中山,迥出霄漢上。
中有不死庭,天龍盡回自。
惜哉不得往,側(cè)坐渺難望。
擁掩難恕宥,意欲鏟疊嶂。
登臨獨(dú)無(wú)語(yǔ),一望一怊悵。
忽憶少年時(shí),孤嶼坐題詩(shī)。
空懷焉能果,唯有故人知。
注釋參考
卻略
亦作“卻略”。1.山背隆起貌。 唐 杜甫 《橋陵詩(shī)三十韻因呈縣內(nèi)諸官》:“坡陁因厚地,卻略羅峻屏?!?仇兆鰲 注:“卻略,狀山背后擁。” 宋 范成大 《自石林回過(guò)小玲瓏》詩(shī):“卻略巖岫杳,黝糾石牀怪。”
(2).退身。表謙恭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方正》:“ 周王 既入,始至階頭,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。 周侯 未悟,即卻略下階?!?唐 顧況 《酬本部韋左司》:“卻略欲一言,零涕和酒飲?!?/p>
翠屏
(1).綠色屏風(fēng)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麗色賦》:“紫帷鉿匝,翠屏環(huán)合?!?后蜀 鹿虔扆 《思越人》詞:“翠屏欹,銀燭背,漏殘清夜迢迢?!?/p>
(2).借指青翠的竹叢。 宋 梅堯臣 《縣署叢竹》詩(shī):“寒生緑罇上,影入翠屏中?!?/p>
(3).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巖?!段倪x·孫綽<游天臺(tái)山賦>》:“踐莓苔之滑石,搏壁立之翠屏。” 李善 注:“翠屏,石橋之上石壁之名也?!?李周翰 注:“有石屏風(fēng)如壁立,橫絶橋上?!?唐 杜甫 《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》詩(shī):“細(xì)雨荷鋤立,江猿吟翠屏?!?明 張居正 《和真一王孫八嶺山韻》:“仙城杳靄何因見(jiàn),悵望青霄聳翠屏。” 清 汪中 《甘露寺》詩(shī):“中流砰訇兩山動(dòng),翠屏金碧當(dāng)空開(kāi)。”
秀色
秀色 (xiùsè) 秀美的容色 beautiful scenery or good looks 麗姿秀色異狀
異狀 (yìzhuàng) 奇特的外形 strange state 反常的情形 unusual situation or condition王安石名句,化城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贊入也時(shí),釐事斯成作者:佚名作品:紹興享先農(nóng)十一首
- 黃鶴振玉羽,西飛帝王州
- 已喜吏資能可問(wèn),又嘉文筆速如神作者:蘇頌作品:次韻李希荀寄念七侄莊并用前韻和十七侄彀送
- 抱山重屋兩回廊,杉檜如云百尺長(zhǎng)作者:舒坦作品:題法喜院是院一瓦一木皆自能師手而師丈室惟
- 超凌文章驟拔擢,過(guò)盛輒傷摧作者:歐陽(yáng)修作品:永州萬(wàn)石亭
- 曉色收梅雨。
- 未放瓊鋪雪堆。作者:楊韶父作品:伊州三臺(tái)令/伊州三臺(tái)
- 欲信三年渾不擾,游山今日始攜家作者:樓鑰作品:送樂(lè)清姚令行可
- 醉眼昏昏午倦開(kāi),不堪詩(shī)債苦相催
- 浴罷披襟竹影斜,客中殘暑散空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