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項斯《寄石橋僧》:
逢師入山日,道在石橋邊。
別后何人見,秋來幾處禪。
溪中云隔寺,夜半雪添泉。
生有天臺約,知無卻出緣。
注釋參考
入山
(1).進(jìn)入山里。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 少君 年四五歲時,家貧……為其主人入山作炭?!?宋 蘇軾 《與林天和長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還,即日想已還治。起居佳否?往來衝冒,然勝游計不為勞也?!薄度龂萘x》第一二○回:“又大興土木,作 昭明宮 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?!?/p>
(2).指隱居?!度龂尽な裰尽は戎鱾鳌贰斑w 觀 為別駕從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《獻(xiàn)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 ,吾當(dāng)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?!?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》詩之十四:“入山燒黃白,一旦化為灰?!?許杰 《<文藝批評與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?!?/p>
石橋
(1).石造的橋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濟(jì)水二》:“河?xùn)|岸有石橋,橋本當(dāng)河,河移,故廁岸也。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山居賦》:“凌石橋之莓苔,越 楢溪 之紆縈?!?周瘦鵑 《賞菊椰子林》:“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,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?!?/p>
(2).特指 浙江省 天臺山 的名勝 石梁 。梁連接二山,形似橋,故稱。 唐 宋之問 《靈隱寺》詩:“待入 天臺 路,看余度 石橋 ?!?宋 梅堯臣 《送微上人歸省天臺》詩:“釋子懷慈母,吾儒未易輕。不尋琪樹去,肯向 石橋 行?!?宋 梅堯臣 《寄天臺梵才上人》詩:“常觀月從東方出,想照 石橋 旁畔人。”
項斯名句,寄石橋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