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潘及甫《送程給事知越州》:
積年欣慕逸群才,今日皇都喜重陪。
行著繡衣歸茂苑,醉才仙履上蓬萊。
青云有路千峰見(jiàn),碧海無(wú)波萬(wàn)里開(kāi)。
我欲傍淮先卜筑,隔江招隱望胥臺(tái)。
注釋參考
卜筑
擇地建筑住宅,即定居之意?!读簳ね馐總鳌⒂挕罚骸癌z 劉訏 ﹞曾與族兄 劉歊 聽(tīng)講於 鐘山 諸寺,因共卜筑 宋熙寺 東澗,有終焉之志?!?唐 孟浩然 《冬至后過(guò)吳張二子檀溪?jiǎng)e業(yè)》詩(shī):“卜筑依自然, 檀溪 不更穿。”《明史·唐順之傳》:“﹝ 唐順之 ﹞卜筑 陽(yáng)羨山 中,讀書十餘年。” 清 趙翼 《華峒》詩(shī):“他年擬抽簪,卜筑於此寄?!?/p>
招隱
(1).征召隱居者出仕。 唐 高適 《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》詩(shī):“幸逢明盛多招隱,高山大澤徵求盡?!?明 楊慎 《春興》詩(shī):“難教遲暮從招隱,擬把生涯學(xué)醉歌。” 清 周亮工 《與王啟伯總?cè)帧吩?shī):“ 小山 有賦人招隱,大樹(shù)無(wú)心世任看?!?/p>
(2).招人歸隱。 唐 駱賓王 《酬思玄上人林泉》詩(shī):“聞君招隱地,髣髴 武陵 春?!?明 薛蕙 《草堂》詩(shī):“珍重故人招隱意,草堂南郭可淹留?!?清 楊承憲 《三姝媚》詞:“拂拂空香,引訪秋騷客,來(lái)歌招隱?!?/p>
胥臺(tái)
即 姑蘇臺(tái) 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江南六·蘇州府》:“ 姑蘇山 ,一名 姑胥山 ,一名 姑餘山 。 姑蘇臺(tái) 在其上, 闔閭 所作也。一名 胥臺(tái) 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海上》詩(shī)之二:“滿地關(guān)河一望哀,徹天烽火照 胥臺(tái) ?!眳⒁?jiàn)“ 姑蘇臺(tái) ”。
潘及甫名句,送程給事知越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