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大觀《偈頌五十一首》:
秋光杪暮,霜吹凄肅。
無位真人,草眠露宿。
慈云忍俊不禁,試為臨風(fēng)招之,式微式微胡不歸。
胡不歸,一堂和氣春熙熙。
三條椽下堪自怡,東挨西倚終奚為。
注釋參考
三條椽下
佛寺禪堂中每人坐禪地位廣三尺許,與三條屋椽的寬度大致相等,因以“三條椽下”指稱禪床。禪家亦用為話頭,有切近處之意。 宋 圓悟 《碧巖錄》卷三:“且如山僧道:適來舉拂子,且道即今在什么處?爾諸人若見得,與 蓮花峯 庵主同參;其或未然,三尺椽下,七尺單前,試去參詳看。”
自怡
自樂;自娛。 唐 張九齡 《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》詩:“行李豈無苦,而我方自怡?!?明 鄧雅 《偶題》詩:“阿女顧予哂,予心還自怡。” 明 李贄 《藏書·世紀(jì)列傳總目前論》:“《藏書》者何?言此書但可自怡,不可示人,故名曰《藏書》也。” 清 戴震 《沉處士戴笠圖題詠》序:“夫儒者於平生之遇,率目為適然,獨孜孜不怠,以學(xué)自怡,竟老而不劵?!?/p>
釋大觀名句,偈頌五十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