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鐩《郴州鹿鳴宴》:
連科已占十名前,行聽鴻臚第一傳。
我俟合符留勸駕,君能摛藻預(yù)興賢。
湘山點(diǎn)化名千佛,郴嶺飛升傚九仙。
此去瓊林天上宴,今朝先賦鹿鳴篇。
注釋參考
連科
(1).謂科舉考試連續(xù)中式。 唐 元稹 《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》:“連科者進(jìn)速,累捷者位高?!薄妒c(diǎn)頭·郭挺之榜前認(rèn)子》:“ 郭梓 領(lǐng)命,晝夜兼行,趕到 韶州 ,報知母親説:‘父親已連科中了進(jìn)士?!?/p>
(2).指連續(xù)幾屆科試。 清 蒲松齡 《求科試廣額呈》:“往年舊額取至五十餘名,自 康熙 年減至三十五名,遂使闔邑人才,半阻於進(jìn)取,連科甲第,多出於遺才?!?/p>
鴻臚
(1).官署名。《周禮》官名有大行人之職, 秦 及 漢 初稱典客, 景帝 六年,更名大行令, 武帝 太初 元年,改稱大鴻臚,主掌接待賓客之事。 東漢 以后,大鴻臚主要職掌為朝祭禮儀之贊導(dǎo)。 北齊 始置鴻臚寺, 唐 一度改為司賓寺, 南宋 、 金 、 元 廢, 明 復(fù)之, 清 沿置。主官或稱卿,或稱正卿,副職為少卿,屬官因各朝代而異,或有鳴贊、序班,或置丞、主簿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典客, 秦 官,掌諸歸義蠻夷,有丞。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,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鴻臚?!?顏師古 注引 應(yīng)劭 曰:“郊廟行禮讚九賓,鴻聲臚傳之也。”《新唐書·百官志三》:“凡客還,鴻臚籍衣齎賜物多少以報主客,給過所?!?/p>
(2).指該官署官員。 唐 韓愈 《袁氏先廟碑》:“始居 華陰 ,為 拓拔魏 鴻臚?!?明 李東陽 《十八日聽傳臚有作》詩:“黃紙數(shù)行丹詔字,鴻臚三唱甲科名?!?/p>
第一
第一 (dì-yī) 排在最前的 the first (1st);firstly;primarily;at the head;in the first place 排名第一 首要的,最重要的 first;most important 質(zhì)量第一趙汝鐩名句,郴州鹿鳴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