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談間漢鼎三分,不記得南陽耕雨
出自元代馮子振《鸚鵡曲 赤壁懷古》:
茅廬諸葛親曾住。
早賺出抱膝梁父。
笑談間漢鼎三分,不記得南陽耕雨。
嘆西風卷盡豪華,往事大江東去。
徹如今話說漁樵,算也是英雄了處
注釋參考
笑談
笑談 (xiàotán) 笑話;笑料 laughingstock 傳為笑談漢鼎
漢 代的鼎。為國之重器。亦用以指 漢 代社稷。 唐 司空圖 《雜題》詩之一:“若使只憑三杰力,猶應 漢 鼎一毫輕。” 清 沉曰霖 《晉人麈·詩話·關侯祠聯(lián)》:“獨乩筆一聯(lián)云:風裊餘煙悲 漢 鼎,花開三月憶桃園?!?/p>
三分
(1).謂一分為三?!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叭止?,而各有其一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今天下三分, 益州 罷弊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?!?清 唐孫華 《涿州懷古》詩:“三分 巴蜀 功成后,魂魄猶應戀故都?!?/p>
(2).指 三國 史話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京瓦伎藝》:“ 霍四究 説《三分》, 尹常 賣《五代史》?!?/p>
(3).十分之三。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牛小姐盤夫》:“到如今,骨自道且説三分話,不肯全拋一片心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七:“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,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?!?/p>
十份中的三份。《詩·召南·摽有梅》“其實七兮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此梅雖落,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,已三分落矣?!?/p>
記得
記得 (jìde) 想得起來;沒有忘記 remember well 一切都還記得南陽
南陽 (Nányáng) 郡名,現(xiàn)在湖北省襄陽縣一帶 Nanyang 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陽?!?諸葛亮《出師表》馮子振名句,鸚鵡曲 赤壁懷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