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奮筆若揮戈,兵甲胸中數(shù)萬羅
出自宋代趙希逢《和憂世寄清溪友人》:
少年奮筆若揮戈,兵甲胸中數(shù)萬羅。
一片忠肝明貫日,十分辯口勢懸河。
肯同郭璞遞投策,莫學(xué)楚輿狂作歌。
四海蒼生望霖雨,看看離畢致滂沱。
注釋參考
少年
少年 (shàonián) 古稱青年男子,現(xiàn)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early youth (from ten to sixteen) 少年兒童讀物奮筆
(1).秉筆直書,直言不諱?!秶Z·魯語上》:“臣以死奮筆,奚啻其聞之也!”《南齊書·文學(xué)傳·丘巨源》:“而中書省獨能奮筆弗顧者,唯有 丘巨源 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臺省·言官劾父》:“臺諫在事,遇大奸居位,即奮筆而彈,不避親嫌?!?/p>
(2).揮筆疾書,一氣呵成。 唐 韓愈 《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銘》:“纂辭奮筆,渙若不思。” 巴金 《探索》:“我年紀(jì)最大,還能夠奮筆寫作,是莫大的幸福?!?/p>
揮戈
[shake spear;brandish one's weapon] 揮動武器,形容勇猛進(jìn)軍
揮戈躍馬
詳細(xì)解釋(1).揮動武器。 晉 慧遠(yuǎn) 《明報應(yīng)論》:“此則 文殊 案劍,跡逆而道順,雖復(fù)終日揮戈,措刃無地矣。”引申為指揮軍隊。 晉 陸機 《答賈長淵》詩:“雄臣馳騖,義夫赴節(jié)。釋位揮戈,言謀王室?!?陳毅 《吟fan{1|1}攻形勢》:“ 陳 謝 揮戈下 宛 洛 , 聶 楊 立馬薄 燕臺 ?!?/p>
(2).見“ 揮戈回日 ”。
兵甲
兵甲 (bīngjiǎ) 兵器和甲胄,泛指武器裝備 weapons 今南言已定,兵甲已足,當(dāng)獎率三軍,北定中原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指戰(zhàn)爭 war 明言章理,兵甲愈起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一》胸中
心中。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(tài)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胸中正,則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則眸子眊焉?!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》:“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,內(nèi)度其士卒賢不肖,不待兩軍相當(dāng)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?!?明 王守仁 《泛?!吩姡骸半U夷原不滯胸中,何異浮云過太空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澳樕弦粓F正氣,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?!?/p>
趙希逢名句,和憂世寄清溪友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