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王哲《驀山溪》:
修行學道,切莫憑嬰姹。
只是這些兒,把塵俗、般般不惹。
自然蕭索,寂寞與他依,餐殘飯,著粗衣,飽暖休相舍。
常從坦蕩,守養(yǎng)身軀假。
閑里得真閑,覺清涼、惺惺灑灑。
暗中{1|1}功行,直待兩盈盈,靈明顯,做逍遙,師父看來也。
注釋參考
行學
游學?!逗鬂h書·列女傳·姜詩妻》:“其子后因遠汲溺死,妻恐姑哀傷,不敢言,而託以行學不在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“年十五,母使行學?!薄妒勒f新語·德行》“ 郭林宗 至 汝南 造 袁奉高 ” 劉孝標 注引《續(xù)漢書》:“ 泰 ( 郭林宗 )少孤,年二十行學至 成皋 ?!?/p>
切莫
務(wù)必不要。 南唐 馮延巳 《應(yīng)天長》詞:“同心牢記取,切莫等閒相許?!?宋 梅堯臣 《聞歐陽永叔謫夷陵》詩:“ 黃牛 三峽 近,切莫聽愁猨?!?魯迅 《彷徨·孤獨者》:“我正要告訴你呢:你這幾天切莫到我寓里來看我了?!?/p>
王哲名句,驀山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