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口如瀾翻,初無一正定
出自宋代蘇轍《題李公麟山莊圖其三華巖堂》:
佛口如瀾翻,初無一正定。
畫作正定看,於何是佛性。
注釋參考
瀾翻
(1).亦作“ 瀾飜 ”。水勢翻騰貌。《宣和畫譜·董羽》:“﹝ 董羽 ﹞畫水於玉堂北壁,其洶涌瀾飜,望之若臨煙江絶島間。”
(2).比喻言辭滔滔不絕。 唐 韓愈 《記夢》詩:“絜攜陬維口瀾翻,百二十刻須臾閒?!?宋 蘇軾 《戲用晁補之韻》:“知君忍飢空誦詩,口頰瀾翻如布穀?!?清 錢謙益 《漳浦劉府君合葬墓志銘》:“先母授二子書,瀾翻成誦,乃令就塾?!?/p>
(3).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。 宋 陳鵠 《耆舊續(xù)聞》卷三:“ 蘇 黃 米 薛 筆勢瀾翻,各有趨向?!?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黃山谷詩》:“ 東坡 隨物賦形,信筆揮灑,不拘一格。故雖瀾翻不窮,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?!?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金圣嘆》:“下筆益機辨瀾翻,常有神助?!?黃質 《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》詩:“虛齋兀坐訥不言,文詞脫手如瀾翻?!?/p>
正定
(1).校訂改正?!稏|觀漢記·張純傳》:“時舊典多闕,每有疑義,輒為訪 純 ,自郊廟、婚冠、喪紀禮儀,多所正定?!?宋 葉適 《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》:“鷄鳴挾書,盡夜分皆憶念上口,數(shù)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,名章偉著皆欲銓品,異聞逸傳皆欲論述。” 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二:“古人之作,必正定而后出,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 ?!?魯迅 《華蓋集·“碰壁”之馀》:“僉事--文士詩人往往誤作簽事,今據(jù)官書正定?!?/p>
(2).端正而堅定?!度龂酒皆挕肪砩希骸?高祖 無正定, 呂后 斬諸侯?!?孫中山 《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?!罚骸拔覀兲幵谶@種艱難困苦之中,操守便要正定?!?/p>
(3).佛教語。梵語“三昧”之意譯。謂屏除雜念,心不散亂,專注一境。為八正道之一。 隋 慧遠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三:“心住一緣,離於散動,故名為定。言三昧者,是外國語。此名正定,定如前釋;離於邪亂,故説為正。” 宋 蘇轍 《題李公麟山莊圖》詩之三:“佛口如瀾翻,初無一正定;畫作正定看,於何是佛性?”
蘇轍名句,題李公麟山莊圖其三華巖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親寶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