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毛滂《上湖宋余行老》:
先生吟文煩頰舌,未免諸生笑於列。
跋前疐后誰使然,只有名多磨不滅。
燕公策高思精壯,筆下辭華爛文纈。
岳陽少屈何足云,自喜江山助清絕。
墨畦筆逕久榛蕪,道山初識今文伯。
鳳凰池畔未歸身,水晶宮里重游客。
讀書不知已幾世,汲古長余綆千尺。
莫貪云水供醉吟,尚有典章須粉澤。
防風山前癡病吏,自笑著書玄尚白。
蓬頭承甖十年事,過眼法書今霧隔。
那知流落得依憑,天與虺聵寬轡策。
汀洲白蘋春豈許,江南日落汀洲古。
風光無恙似當時,猶與溪山相媚嫵。
昔人苦吟終不盡,只今余秀當勤取。
阿房賦客舊主人,試數(shù)文章猶第五。
注釋參考
榛蕪
(1).草木叢雜。形容荒涼的景象。《后漢書·荀彧傳》:“今鑾駕旋軫, 東京 榛蕪,義士有存本之思,兆人懷感舊之哀。” 唐 王勃 《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》:“林院榛蕪,軒堂委寂?!?明 吾丘瑞 《運甓記·剪發(fā)延賓》:“嘆 洛陽 傾圮榛蕪,痛圣駕蒙塵驕虜?!?/p>
(2).指叢雜的草木。 唐 元季川 《山中晚興》詩:“華葉隨風揚,珍條雜榛蕪?!?徐特立 《公園設(shè)立管見》:“更用園丁數(shù)人,辟治當?shù)赖拈皇?,及清潔林中道路,保護林中樹木?!?/p>
(3).煩瑣累贅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煩省》:“夫論史之煩省者,但當要其事有妄載,苦於榛蕪,言有闕書,傷於簡略,斯則可以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點煩》:“觀 子長 此言,實有深鑒。其自撰《史記》,榛蕪若此,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乎?”
(4).梗塞,阻礙。 唐 杜甫 《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(jiān)》詩:“飄零迷哭處,天地日榛蕪。” 仇兆鰲 注:“榛蕪,言道路梗塞?!?清 顧炎武 《將有遠行作時猶全越(月)》詩:“長嘆天地間,人區(qū)日榛蕪。出門多蛇虎,局促守一隅?!?/p>
(5).荒廢,衰微。 明 張煌言 《鄉(xiāng)薦經(jīng)義·君子務(wù)本本立而道生》:“抑自父兄之教不先,而孝弟其榛蕪矣。” 清 侯方域 《書彭西園集后》:“其負盛名時,詩道榛蕪,無人足以共切磨者?!?/p>
(6).自謙之詞。比喻微賤,草味。 唐 杜甫 《贈韋左丞丈濟》詩:“君能微感激,亦足慰榛蕪?!?元 柳貫 《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》詩:“ 南唐 常侍六書學,凌轢 斯 邈 開榛蕪?!?/p>
道山
(1).指儒林、文苑。文人聚集的地方。語出《后漢書·竇章傳》:“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,道家 蓬萊山 ?!?宋 張耒 《答林學士啟》:“攬轡按行,窾竇已解,已進登於卿棘,復宜入於道山。” 清 朱彝尊 《送葉參議映榴督儲楚中》詩:“道山槖筆入,粉署含香趨?!?/p>
(2).傳說中的仙山。 宋 蘇軾 《上虢州太守啟》:“至於事簡訟稀,瀟灑有道山之況。” 清 趙翼 《題蔣心馀攜子游廬山圖》詩:“事往空思寫木蓮,道山人已騎白鳳?!?/p>
(3).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。 宋 惠洪 《冷齋夜話》卷七:“世傳 端明 已歸道山,今尚爾游戲人間邪?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論文下·文字凝煉》:“ 吳 楊 二家,不知存亡,殆亦歸道山矣。”
(4).指 宋 無名氏所著之筆記小說《道山清話》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下》:“小説家一類,又自分數(shù)種。一曰志怪,《搜神》、《述異》、《宣室》、《酉陽》之類是也。一曰傳奇,《飛燕》、《太真》、《崔鶯》、《霍玉》之類是也。一曰雜録,《世説》、《語林》、《瑣言》、《因話》之類是也。一曰叢談,《容齋》、《夢溪》、《東谷》、《道山》之類是也?!?/p>
文伯
文章宗伯。對著名作家的敬稱。 唐 張說 《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》:“吟詠情性,紀述事業(yè),潤色王道,發(fā)揮圣門,天下之人謂之文伯?!?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巾幞》:“ 開元 中, 燕公 張説 當朝文伯,冠服皆以儒者自處?!?清 黃景仁 《豐山古梅歌》:“文人從此出顏色,幸是相逢有文伯?!?/p>
毛滂名句,上湖宋余行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彈鋼琴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