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目是渠搖湛水,聚螢無我灼須彌
出自宋代釋正覺《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(jīng)頌一十四首金剛藏菩薩》:
黃金出鑛斷前疑,岸走舟安覺所欺。
動目是渠搖湛水,聚螢無我灼須彌。
翳消便見飛華盡,機迅將知擊電遲。
識得堆堆庵內(nèi)主,外魔那得得藩籬。
注釋參考
動目
目光被引動;使人注目。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言苑》:“紅黛飾容,欲以為艷,而動目者稀;揮弦繁弄,欲以為悲,而驚耳者寡,由於質(zhì)不美也?!?唐 柳宗元 《答貢士沉起書》:“謹(jǐn)以所示,布露於聞人,羅列乎坐隅,使識者動目,聞?wù)邇A耳。” 明 高啟 《<婁江吟稿>自序》:“凡可以感心而動目者一發(fā)於詩?!?/p>
聚螢
收聚螢光以照明?!稌x書·車胤傳》:“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(shù)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?!焙蟪R浴熬畚灐庇髦缚炭嗔W(xué)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勉學(xué)》:“古人勤學(xué),有握錐投斧,照雪聚螢,鋤則帶經(jīng),牧則編簡,亦為勤篤?!?唐 高適 《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》詩:“一生徒羨魚,四十猶聚螢。”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臣學(xué)愧聚螢,才非倚馬?!?/p>
無我
無我 (wúwǒ)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,斷言否認(rèn)靈魂、本體或任何其他先于任何現(xiàn)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(zhì)實體的存在 anatta;anatman須彌
(1).見“ 須彌山 ”。
(2).信佛者泛指山。 唐 楊炯 《梓州惠義寺重閣銘》:“俯觀大道,僅如棗葉;下望須彌,裁同芥子。”
釋正覺名句,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(jīng)頌一十四首金剛藏菩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