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義不修,謂之內(nèi)惰
出自宋代邵雍《內(nèi)外吟》:
衣冠不整,謂之外惰。
行義不修,謂之內(nèi)惰。
內(nèi)外俱惰,何人不唾。
注釋參考
行義
躬行仁義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指武》:“縱馬 華山 ,放牛 桃林 ,示不復(fù)用。天下聞?wù)呦讨^ 武王 行義於天下,豈不大哉?!薄逗鬂h書·魯恭傳》:“今邊境無事,宜當修仁行義,尚於無為,令家給人足,安業(yè)樂產(chǎn)?!?魯迅 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老鄉(xiāng),你一行義,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?!?/p>
(1).品行,道義?!盾髯印ざY論》:“禮者,斷長續(xù)短,損有餘,益不足,達愛敬之文,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。”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始 湯 ( 張湯 )為小吏時,與錢通。及 湯 為大吏, 甲 ( 田甲 )所以責(zé) 湯 行義過失,亦有烈士風(fēng)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陳圣濤遇狐》:“喜君行義甚高,開我之箱,分文不取,亦足敬也?!?/p>
(2).指履歷,事跡。 宋 趙與時 《賓退錄》卷九:“予即愛其( 韋應(yīng)物 )詩,因考次其平生行義官閥,皆有憑藉始終,可概見如此?!?清 曾國藩 《廣東嘉應(yīng)州知州劉君事狀》:“謹具歷官行義,牒付史館,俾傳循吏者采覽焉?!?/p>
不修
(1).不修明;不整治?!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安幻懫湔?,而貪昧於諸侯,以逞其愿,欲久,得乎?” 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人事曠而不脩。”
(2).不修繕。 漢 班彪 《北征賦》:“過 泥陽 而太息兮,悲祖廟之不脩。”
(3).不學(xué)習(xí);不講究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“ 高祖 不脩文學(xué),而性明達?!?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公為人和易有容,不修苛節(jié),見人無貴賤皆與飲酒。”
邵雍名句,內(nèi)外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