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豐《挽林益之母》:
所天之托半途蹉,剛把初心與歲磨。
家法子孫多令器,門風(fēng)文武兩殊科。
猶余三釜似榮矣,未拜五花如命何。
自有彤編為不朽,斷機(jī)那枉費(fèi)工夫。
注釋參考
家法
家法 (jiāfǎ) 家長統(tǒng)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domestic discipline exercised by the head of a feudal household 圣賢家法?!濉?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家長責(zé)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a rod for punishing children or servants in a feudal household子孫
子孫 (zǐsūn) 兒子和孫子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子孫荷擔(dān)者三夫?!读凶印珕枴? 泛指后代 descendants;offspring;posterity 子孫相繼為王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》 子孫侯者。 人主之子孫。 遠(yuǎn)者及其子孫。令器
優(yōu)秀的人才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張嚴(yán)程闞薛傳論》:“ 張紘 文理意正,為世令器, 孫策 待之亞於 張昭 ,誠有以也?!?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貢舉》:“ 師旦 曰:‘此輩誠有詞華,然其體輕薄,文章浮艷,必不成令器,臣懼之,恐后生倣效,有變陛下風(fēng)俗?!?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品藻》:“ 萬履安 有子八人,長孫 貞一 ,并稱令器?!?/p>
門風(fēng)
門風(fēng) (ménfēng) 舊指某一家、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傳的言行準(zhǔn)則和風(fēng)氣 tradition of a family;family principles 篤學(xué)修行,不墜門風(fēng)?!额伿霞矣?xùn)·風(fēng)操》文武
(1).文德與武功;文治與武事。《詩·周頌·雝》:“宣哲維人,文武維后?!?鄭玄 箋:“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?!薄秴问洗呵铩げ粡V》:“文武盡勝,何敵之不服?!薄妒酚洝ぱ袅袀髡摗罚骸拔奈洳粋洌济駪秩簧硇拚?,官未曾亂也?!?/p>
(2).特指武事、軍事。 宋 范仲淹 《上執(zhí)政書》:“臣僚之中,素有才識(shí),可賜 孫 吳 之書,使知文武之方?!?/p>
(3).文才和武略?!对姟ば⊙拧ち隆罚骸拔奈浼?甫 ,萬邦為憲?!?朱熹 集傳:“非文無以附眾,非武無以威敵,能文能武,則萬邦以之為法矣?!薄稘h書·朱云傳》:“ 平陵 朱云 ,兼資文武。” 唐 韓愈 《舉馬摠自代狀》:“前件官文武兼資,寬猛得所。” 宋 蘇軾 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陛下生知之性,天縱文武?!?/p>
(4).文臣和武將,文武官員?!赌鲜贰に渭o(jì)上·武帝》:“謁 漢 長陵 ,大會(huì)文武於 未央殿 。” 五代 牛希濟(jì) 《奉詔賦蜀主降唐》詩:“滿城文武欲朝天,不覺鄰師犯塞煙?!薄端疂G傳》第九三回:“眾文武見殺了四個(gè)大臣,都要來捉 李逵 ?!?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。”
(5).猶言溫猛。指文火和武火。 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藥》:“火須文武、緊慢得中?!眳⒁姟?文武火 ”。
(6).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?!对姟ご笱拧そ瓭h》:“ 文 武 受命, 召公 維翰?!?鄭玄 箋:“昔 文王 、 武王 受命,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?!薄抖Y記·中庸》:“ 仲尼 祖述 堯 舜 ,憲章 文 武 。” 宋 蘇軾 《石鼓》詩:“勛勞至大不矜伐, 文 武 未遠(yuǎn)猶忠厚?!?清 方苞 《<周官析疑>序》:“即按其文辭,舍《易》《春秋》, 文 、 武 、 周 、 召 以前之詩書,無與之并者矣。” 梁啟超 《變法通議·論幼學(xué)》:“張而不弛, 文 武 不能也?!?/p>
殊科
(1).不同。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﹝ 弘 ﹞位在宰相封侯,而為布被脫粟之飯,奉祿以給故人賓客,無有所餘……與內(nèi)富厚而外為詭服以釣虛譽(yù)者殊科。”《舊唐書·魏元忠傳》:“且上智下愚,明暗異等;多算少謀,眾寡殊科。”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乙部第二章:“國俗不同,利害殊科?!?/p>
(2).特殊的律條。 明 呂天成 《齊東絕倒》第二出:“慘然消阻淚如梭,怎生樣方便赦殊科?!?/p>
曾豐名句,挽林益之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