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時常激切,于己即忘情
出自唐代高適《酬河南節(jié)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》:
高閣憑欄檻,中軍倚旆旌。
感時常激切,于己即忘情。
河華屯妖氣,伊瀍有戰(zhàn)聲。
愧無戡難策,多謝出師名。
秉鉞知恩重,臨戎覺命輕。
股肱瞻列岳,唇齒賴長城。
隱隱摧鋒勢,光光弄印榮。
魯連真義士,陸遜豈書生。
直道寧殊智,先鞭忽抗行。
楚云隨去馬,淮月尚連營。
撫劍堪投分,悲歌益不平。
從來重然諾,況值欲橫行。
注釋參考
感時
感慨時序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。 漢 王逸 《九思·哀歲》:“歲忽忽兮惟暮,余感時兮悽愴?!?唐 杜甫 《春望》詩:“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” 清 吳敏樹 《九日鹿角登高》詩序:“而騷人賦客,又或喜為感時傷物之語,以益其悲?!?錢基博 《吳祿貞傳》:“ 祿貞 能為詩,感時撫事,隨口吟唱,如不經(jīng)意。”
激切
激切 (jīqiè) 激烈直率 impassioned;outspoken;vehement 詞極激切?!濉?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 言多激切 激勵 encourage忘情
忘情 (wàngqíng) be unruffled by emotion;be indifferent 失神;無動于衷 不能忘情 不能節(jié)制感情 忘情地歡唱高適名句,酬河南節(jié)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