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祥《挽韓尚書》:
社稷元勛絕代無,夙瞻先德在龜趺。
風(fēng)云感遇依鱗翼,鸞鵠棲停映竹梧。
偃武承平開圣治,投戈委質(zhì)尚文儒。
紫荷舊向芳年折,遺恨猶稽到六符。
注釋參考
偃武
停息武備。 唐 獨孤及 《賀袁傪破賊表》:“陛下方鋭志於偃武,不得已而用兵,乃命將受略,使先勝后戰(zhàn)。”《晚清文學(xué)叢鈔·說唱文學(xué)卷上·學(xué)生相和歌》:“世無文弱國,今非偃武時?!?/p>
承平
承平 (chéngpíng) 太平;持久太平 peace 今累世承平,豪富吏民?!稘h書·食貨志》 承平日久圣治
至善之治。亦用以稱頌帝王之治跡?!肚f子·天地》:“官施而不失其宜,拔舉而不失其能,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,行言自為而天下化,手撓顧指,四方之民莫不俱至,此之謂圣治。” 清 唐孫華 《進呈御覽詩一百韻》:“圣治今無外,王師古有征?!?/p>
投戈
放下武器。謂休戰(zhàn)。 漢 揚雄 《解嘲》:“ 叔孫通 起於枹鼓之間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儀,得也。” 南朝 陳 徐陵 《移齊文》:“于是 黑山 叛邑,諸城洞開。白虜連羣,投戈請命?!?宋 王安石 《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》:“投戈更講諸儒藝,免胄爭趨上將風(fēng)。” 清 侯方域 《顏真卿論》:“ 祿山 甫叛,而堂堂天子,倉皇西走。 哥舒 老將,一戰(zhàn)投戈?!?/p>
委質(zhì)
亦作“ 委摯 ”。亦作“ 委贄 ”。1.放下禮物。古代卑幼往見尊長,不敢行賓主授受之禮,把禮物放在地上,然后退出?!抖Y記·曲禮下》:“卿羔,大夫鴈,士雉,庶人之摯匹,童子委摯而退?!?孔穎達 疏:“童子見先生或朋友,既未成人,不敢與主人相授受拜伉之儀,但奠委其摯於地而自退辟之。”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瑞贄》引《曲禮》作“童子委贄而退”。
(2).向君主獻禮,表示獻身。《國語·晉語九》:“臣委質(zhì)於 狄 之鼓,未委質(zhì)於 晉 之鼓也。臣聞之:委質(zhì)為臣,無有二心,委質(zhì)而策死,古之法也?!?韋昭 注:“言委贄於君,書名於冊,示必死也?!币徽f下拜,表示恭敬承奉之意?!蹲髠鳌べ夜辍罚骸安呙|(zhì),貳乃辟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屈膝而君事之,則不可以貳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質(zhì),形體也……拜則屈膝而委身體於地,以明敬奉之也。”
(3).引申為臣服、歸附。 晉 陸云 《盛德頌》:“ 越裳 委贄, 肅慎 來王?!薄段簳埿杺鳌罚骸拔?酈生 一説, 田橫 委質(zhì); 魯連 飛書, 聊 將授首?!?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七:“ 錢俶 在本國歲修職貢無闕,今又委質(zhì)來朝,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,何以示信天下也?!?明 張煌言 《子房報韓論》:“觀史載 漢王 歸國, 子房 送之 南鄭 。辭歸,勸以燒絶棧道。此時雖為畫策,尚未委贄於 漢 也。”
(4).送上禮物,拜人為師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 子路 后儒服委質(zhì),因門人請為弟子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雙髻道人》:“乃今而后知先生為當(dāng)世之仙人也,愿委贄為弟子?!?/p>
(5).棄身;置身。 唐 駱賓王 《上司列太常伯啟》:“側(cè)聞 魯 澤祥麟,希委質(zhì)於 宣父 ?!?唐 白居易 《感鶴》詩:“委質(zhì)小池內(nèi),爭食群雞前?!?宋 王安石 《招呂望之使君》詩:“委質(zhì)山林如許國,寄懷魚鳥欲忘形。”
文儒
(1).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書解》:“著作者為文儒,説經(jīng)者為世儒?!?明 李贄 《賈誼》:“ 班氏 文儒耳,只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,不宜自立論也?!?王闿運 《郭新楷傳》:“自 乾 嘉 以來,文儒分古今之學(xué)。”
(2).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干戈興則武夫奮,《韶》《夏》作則文儒起?!薄吨軙べR拔勝傳》:“乃招引文儒,討論義理?!?清 方苞 《讀<周官>》:“假如 戰(zhàn)國 秦 漢 之人能偽作,則《冬官》之缺,后之文儒有能補之者乎?”
(3).文士。 唐 李白 《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》詩:“ 趙 俗愛長劍,文儒少逢迎。” 章炳麟 《辨<詩>》:“由 商 周 以訖六代,其民自貴,感物以形於聲,餘怒未渫,雖文儒弱婦,皆能自致?!?/p>
李祥名句,挽韓尚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