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
出自先秦佚名《寡人之于國(guó)也》:
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國(guó)也,盡心焉耳矣。
河內(nèi)兇,則移其民于河?xùn)|,移其粟于河內(nèi);河?xùn)|兇亦然。
察鄰國(guó)之政,無如寡人之用心者。
鄰國(guó)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 孟子對(duì)曰:“王好戰(zhàn),請(qǐng)以戰(zhàn)喻。
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。
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
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”曰:“不可,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
”曰:“王如知此,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(guó)也。
“不違農(nóng)時(shí),谷不可勝食也;數(shù)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;斧斤以時(shí)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
谷與魚鱉不可勝食,材木不可勝用,是使民養(yǎng)生喪死無憾也。
養(yǎng)生喪死無憾,王道之始也。
“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
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(shí)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
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(shí),數(shù)口之家,可以無饑矣;謹(jǐn)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,頒白者不負(fù)戴于道路矣。
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饑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,涂有餓莩而不知發(fā),人死,則曰:‘非我也,歲也。
’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,曰‘非我也,兵也’?王無罪歲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
”
注釋參考
填然
(1).形容聲勢(shì)宏大?!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疤钊还闹?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?!薄缎绿茣せ抡邆魃稀こ淘瘛罚骸氨菹率汲龆?,百姓填然奪府庫(kù),相殺戮,此 三輔 叛陛下也。”
(2).盛多。 張世南 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三引 宋 楊萬里 《答周益公惠鳩兔橘酒小柬》:“游 梁王 之 兔園 ,夙推能賦:賜 漢 庭之鳩杖,晚冠耆英?!堕夙灐防m(xù)《騷》,《酒箴》飽德。填然四美,萃此一翁。”
兵刃
兵刃 (bīngrèn) 指刀劍戈矛等兵器 weapon;arm 兵刃相接棄甲曳兵
棄甲曳兵 (qìjiǎ-yèbīng) 扔掉盔甲,拖著兵器,形容大敗而逃的狼狽相 throw away their armor(英armour)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?!睹献印ち夯萃跎稀? 成語(yǔ)解釋丟掉盔甲,拖著武器。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。棄甲曳兵出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?!笔褂美錃⒌美滠娮笾в医I,只好棄甲曳兵,敗陣下去。佚名名句,寡人之于國(guó)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跳躍音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