肅寺祠靈境,尋真到隱居。
出自唐朝皇甫冉《和鄭少尹祭中岳寺北訪蕭居士越上方》
肅寺祠靈境,尋真到隱居。夤緣幽谷遠(yuǎn),蕭散白云馀。
晚節(jié)持僧律,他年著道書。海邊曾狎鳥,濠上正觀魚。
寂靜求無相,淳和睹太初。一峰綿歲月,萬性任盈虛。
籬隔溪鐘度,窗臨澗木疏。謝公懷舊壑,回駕復(fù)何如。
注釋參考
靈境
(1).莊嚴(yán)妙土,吉祥福地。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神山寺碑》序:“雖鐵界銅圍,如影如約,補(bǔ)石擎金,隨生焰滅。獨(dú)有 鷲岳 靈境,浄土不燒,螺髻金質(zhì),聲聞難覩?!?唐 白居易 《沃洲山禪院記》:“自 齊 至 唐 ,茲山濅荒,靈境寂寥,罕有人游?!?宋 蘇軾 《次韻孫職方蒼梧山》:“或云靈境歸賢者,又恐神功亦偶然?!?明 楊慎 《游靈泉寺》詩(shī):“泉臺(tái)埋玉樹,靈境閟仙音。” 清 魏源 《華山詩(shī)》之二:“出山意已移,靈境渺天北?!?/p>
(2).泛指風(fēng)景名勝之地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(shī)·效謝靈運(yùn)<游山>》:“靈境信淹留,賞心非徒設(shè)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界圍巖水簾》詩(shī):“靈境不可狀,鬼工諒難求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呵呵,寥寂莊嚴(yán)的靈境,這般地雄渾、坦蕩、清明!”
尋真
(1).尋求仙道。 唐 皇甫冉 《同裴少府安居寺對(duì)雨》詩(shī):“共結(jié)尋真會(huì),還當(dāng)退食初。” 宋 魏野 《尋隱者不遇》詩(shī):“尋真誤入 蓬萊島 ,香花不動(dòng)松花老。” 明 高啟 《題天池石辟圖》詩(shī):“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,卻借釋子營(yíng)茅茨。”
(2).指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。 太平天囯 洪秀全 《原道醒世訓(xùn)》:“上帝原來是父親,水源木本急尋真?!?/p>
隱居
隱居 (yǐnjū) 退居鄉(xiāng)里,不肯出仕。退居山野 be a hermit;live in seclusion 隱居之室?!鳌?劉基《誠(chéng)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皇甫冉名句,和鄭少尹祭中岳寺北訪蕭居士越上方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